对于朱自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散文当中,自从看了这本经典才了解,原来朱自清也是一个国学大家。对于经典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由此可见朱自清对于经典的了解那是可见一斑。本书很详细了介绍了四书五经以及比较著名的国学著作,介绍其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以及流传的程度。还有对春秋以来到民国时期的文学载体加以介绍,从文字由来说起,从四书五经说到四大名著和佛学,从诗歌说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说到散文和元曲杂剧,又到八股文的空洞无物空疏浮浅,以及明朝中国四大名著从话本到章回体小说的演变过程。书虽短但是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无到有而且到百花齐放,简直是包罗万象。更是处处在叙说《史记》对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不知道朱自清散文写的如此好,是不是也有感于《史记》的影响。
由于对于历史的情有独钟,侧重点介绍《史记》和《汉书》背后那一波三折的感人故事。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些都是后世评说都是极受肯定的。
司马家父子由于感念于孔子对《春秋》写作用意:“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孔子的功绩是不朽的。”所以才有《史记》的由来。司马迁由于遭了李陵之祸,刑重家贫,不能自赎,在穷窘之中,交游竟没有一个抱不平的来救他的。《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时间短,叙事少,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推《史记》为第一部书。《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三千年的历史,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擅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他开创了纪传体和散文的楷模。
《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他说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的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举。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所以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举,影响是极大的,他的书所包举的,比《史记》更为广大。影响了后来的二十二正史的书写模式。《汉书》由四个人书写完成。《汉书》是子继父业,也和司马迁差不多。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他详论《史记》的得失。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后来班固受窦宪事件牵连在狱中死去。《汉书》的稿子很散乱。班固的妹妹班昭也是高才博学,这时候她奉诏整理哥哥的书。记述汉朝二百多年事,字数达八十多万。《史记》在唐以后影响了散文的盛行,而《汉书》却影响辞赋的发展。现在终于明白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
如果《离骚》和《诗经》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双壁,那么《史记》和《汉书》就被称为史学史上的双子星。其意义都非同一般。朱自清写这本书的本意是,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本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靠近,毕竟这些都是流传了两千多年而没有人超越的经典。希望爱读经典的都来看看这本引领大家多读经典读好经典的引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