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理论再一次派上了用场。
一个知识库的核心用户,往往只有一成;还有两成人,在核心用户的积极带动下,也会部分参与进来,另外的七成人,完全只是看客,是潜水的。
自从在朋友圈公开我的简书文字后,认可我的文字和思想,给我打赏,愿意看我写的东西的,无外乎寥寥几位亲人,亲戚和密友。然后,间或有一些思维离我比较近的人关注。其余的人,基本都是默不做声的看客。永远看不到他们点赞,永远看不到他们的评论。他们是隐形人,是一个冷冰冰的点击量。
他们偶尔应该也点开看过了,但是,文字究竟能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同意,还是批判?不得而知,因为他们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也许,这是国人的天性。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他们内心汹涌,可外表却平静无比。
也许,他们只是习惯于看热闹,看笑话。然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切都嗤之以鼻。
当让,他们也许根本没有兴趣看,生活太匆忙,没有时间在细小的文字上停留几分钟。
我自身,也没有做多好。很多时候,我也是一个看客,就像鲁迅笔下,屠场周围,那些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朝外张望,咧着嘴笑看刽子手刀起到落的那一群麻木的看客。
我也反省,我太吝啬于给别人一个支持与拥抱。冷冷地看着,冷冷地旁观,看他能折腾到什么份上!
这样的冷漠,于自己,无伤大雅;于别人,是无言的伤害。
我也反省,以后在职场应该少一些看客心态,多一点参与心态。
同样的事情,参与者与旁观者,花费的时间可能相同,但最终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回到知识管理领域,一个系统的积极用户,最终是系统的受益者,他的投入产出效益会呈指数增长。而一个消极的用户,从知识系统中收获的东西是零散的,偶获性的,不成体系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冷眼旁观,获得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参与,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经验与信息。
关于看客,还有一点好玩的想法。那就是一个人的磁场。
人与人之间,天性是相斥的。没有人有义务与你气味相投,去迎合你,讨好你,成为你人生中的核心用户群。
你得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加强自己的磁场,通过更高尚的人格,更伟大的心灵,更崇高的事业,更广泛的人脉,等等,把你生命中的看客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
或者说,等你足够强大了,他们会自动转变身份,甚至都不需要你摇旗呐喊。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是不是同一个道理?
还有那些跨越时空的相遇。比如周国平遇上了泰戈尔。虽然跨越国籍,跨越时代,但泰戈尔的天赋与诗意,将周国平吸引到了他的生命中。虽然泰戈尔死了,但他的诗意未死。周国平成了他诗意的生命中的重要过客。
这个时代,强者通吃。小人物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太难了,而大V则一呼百应。大V,或者名人,自带光环和强大的磁场。
所以,一旦小人物的声音得到了名人的背书,看客便蜂拥而至。
有时候想,如果简书不引进大V,不让名人给草根背书,草根迟早会被冷漠的看客们给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