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妈咨询
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一有空就拿我手机,长时间盯着屏幕玩游戏,吼叫怒骂也无济于事,常常为此引发争吵,亲子关系非常糟糕,干着急没办法。
*************
以下是我的回复:
这个时代的孩子,玩电子游戏是写进基因里的。把握好度适当玩玩也没有关系,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孩子在玩游戏时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容易“沉迷”游戏。就会对孩子多些理解啦。
容易“上瘾”是什么原因呢?
手机太“懂”大脑:游戏、短视频等内容不断刺激大脑,疯狂分泌“快乐素”多巴胺,让人产生即时快感和“还想玩”的欲望。
快乐短暂,依赖加深:这种手机带来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形成依赖,越玩越想玩,挤占其他活动时间。
缺少替代快乐源:当孩子生活中缺乏其他能带来持久、健康快乐的活动时,手机自然成了“首选”。
该怎么做呢?
核心策略:用更健康的“快乐”替代手机依赖!
1. 直接行动,代替说教: 别光喊“别玩了!”,直接拉孩子出门活动。(多陪伴,让孩子不要总是觉得无聊,鼓励孩子多交能玩到一起的朋友)
2. 首选“撒欢式”运动: 带孩子去跑、跳、打球、骑车、跳绳、追逐嬉戏等能出汗、心跳加速的运动。(说白了,让孩子把多余的能量释放出去)
3. 运动是天然“快乐素工厂”:运动时,大脑同样会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感。更重要的是,运动还会产生内啡肽(天然镇痛剂),带来更深沉、持久的满足感和轻松感。
4. 效果自然显现:当孩子身体动起来,汗水流出来,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真实、健康的快乐后,对手机虚拟快感的渴求会自然降低。
运动消耗了精力,也减少了无聊感,间接削弱玩手机的冲动。
总结:
与其无效吼叫,不如用运动这把“快乐钥匙”打开孩子的心。让身体动起来,让大脑分泌天然“快乐素”,汗水流够了,手机瘾自然就淡了。
关键做好两点:
1.先搞好亲子关系。
2.贵在行动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