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废话:
1,
山的那一边。真是关于二战的好书:
比如“止损”,
比如“泽克特的机动和精兵策略”,
比如“隆美尔之阳光下的战士”,
比如“希特勒的远见和权威之利与弊”……
2,
明日炊中有剩米,
但作今日书前人。
3,
读到这一段,颇有些伤感:
曾周是八十年代北大生物系的大学生,在佛坪考察熊猫的时候从山崖掉下来,死了。
一周年,他父亲从汕头到三官庙来了,老先生清华毕业,独身一人,坐在儿子墓前,一言不发坐了整整一个上午。
老先生临走对着大山喊:周周,爸爸走了,爸爸年纪大了,以后不会再来看你了。
4,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说个长沙掌顾:十多年前长沙市委书记张云川即将奔赴新的工作,长沙的同僚设宴送行。张云川同志在江西新疆湖南还有国防科工委都担任过主要职务。
席间,大家纷纷吟诗作赋(长沙人都是诗人吧),谭市长听了一阵子说:各位的送行词太土鳖了,我来一首。
据说张云川同志非常喜欢谭市长的这一首,窃以为犹胜苏东坡名句,曰:
庐山,天山,岳麓山,山山有云川。
5,
咨询顾问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答案当然是软实力。
咨询顾问最受诟病的一点是什么?
太虚。
漂亮的ppt,漂亮的嘴皮子功夫,思维的能力,抽象的能力,敏锐和细心……这些都没错。
其实,所有人类的工作,本质上来讲只有两种:销售和创作。
每个工作都可以按照这两样各自一定的配比调和而成。
码农是创作,艺术是创作,设计也是创作多一点配销售,咨询则是销售多一点加创作。
咨询顾问就是最值钱的是大脑,是思维能力。把思考变成一种生活状态,贯穿你的一天24小时。
有聪明人把这个叫做暗时间。
大脑这个CPU,外人看得见的是你吃饭,走路,娱乐,发呆,看不到的是你把什么念头放在最优先级,永远都在思考它,打磨它,磨好了换下一个,直到连点成线,成网,融汇贯通。
6,
第一原则:
简化的事情,才能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你所知道的那些模型,那些案例,也不过是想提供一种常见的简化。
每个优秀的咨询师,甚至每个出色的职场人,他都有自己的框架和范式,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浸淫,成为他们制胜的绝招。
这一招可称之为第一原则。
具体到咨询这一点,最简单的例子,有人的元逻辑是由大及小,宏观到微观,从经济环境和政策到产业链产品周期,从公司的市场地位议价能力,外面的竞争者到里面的产品技术财务人员诸多事宜。
照本宣科的搭建框架,永远不如问题来临时的自然反应。如同我们练肌肉记忆,有元逻辑的人可以迅速过一遍自己头脑的网络。
大到一个看似不相干的政策出台,小到一个报表的处理方式,都可以看出门道。
三言两语道出本质,这些功夫你看不见,你不知道他们经历过多少难缠的客户,棘手的项目,吃了多少亏,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推到重塑,辗转了多少大脑停不下来的夜晚。我们只看到成品。
7,
符号和咒语:
学霸看待事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对于那些,习惯大量反复操作某些符号体系的人而言,他们的对象就是牛,早已经被符号化了。这时候,如果你是日常宰牛的,会觉得自然而然,大家都用符号说事;但如果你不是日常宰牛的,会觉得人家说的都是黑话,简直不可思议。
学霸/专业人士们,就是如此:
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符号体系了,所以能够快速地做一些,普通大众不太了解的头脑操作。
当然我明白,普通大众很难接受的一点是:明明这个东西这么日常,你非要搞那么玄乎干嘛?
说人话!
在专业人士(学霸)们眼里,他们看东西的维度是很多样的。而且因为长期训练,他们有时会下意识地依靠一些符号体系,快速得出结论。
如同庖丁解牛自然就少了未知的畏惧,多了几分游刃有余。
8,
触类旁通的想象力:
日常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称作“织网”。
而每当我沉浸在同一个主题的学习中,达到了心流的状态,这个网就织得又快又好。
我常在面前摆五六本同一主题的书同时阅读,先看目录归纳结构和结点,再不断填充,填充的时候又能在几个版本跨越,互补兼顾。
当我确信这个主题已经大致掌握,头脑中会自然的发散到另一个领域,找到想通之处。
传播学和历史和军事,在我认知里都是有碰撞有发散,再需要一点想象力,这个网就会越织越大。
全知即全能。
9,
终生保持童子功:
我知道我目前所知远远不足,想要达到思维辽阔,游刃有余的状态恐怕需要付之一生。
唯希望涓滴思考累积成智慧,可以不变胜万变。无论职业还是生活,有形或者无形产出,本质无外乎此。
10,
其实做人,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