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学校发了一个家长意见调查,问家长们是否愿意给孩子们进行两周一次的定期检测。如果有大多数家长同意检测,学校每天可以有半天开学,时间上比现在有延长。
这一问卷调查引发了大家的讨论。香港学生这一年多断断续续的上学生活,家长们情绪可以说到了一个极限。虽然是因为疫情,但人们总会对各种事物负责人有所期望。在上学这件事情上,当然就对学校管理层和老师有期望,希望能够在条件不那么完备的情况下有一个相对好的解决方式。
教育局现在的指引是:如果学校全体老师能够每两周检测一次,学校就可以全体学生每天上半天课。这只是指引,没有强制性,实际上就相当于把责任推到了学校,让学校自行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这种状况下就是考验学校的自主决策和管理能力了。基本上来说,公立学校教职工没有经营压力,也就尽量避免问题发生,不会太积极地贸然开学。而家长不需要交学费,也就不会对学校有过多的要求。私立学校则不同,家长出了昂贵的学费,对学校和教学工作和成果都有要求。面对不紧不慢的教育局指引,当然希望学校能有一点积极的措施。
在私立学校当中,也有激进和保守的派别。有的学校直接把指引变成了行动,恢复了全校半天教学,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的学校则没有那么干脆,只能做一个最基本的上学方案,如果家长有更多意见,以一个安全理由足矣劝服。娃的学校看起来像是中间派,一方面是在采取手段开学,一方面却没有立刻决断,想以一个让大家决定的方式来推进。
这个问卷调查还是引起了家长们一大波讨论。首先,是老师是不是应该接受定期检测的问题。教育局没有强制要求老师检测,但把老师检测作为全方位开学的条件。家长认为老师是拿工资的员工,为了维持自己的工作,应该主动配合接受检测,让孩子们可以早点开学。而老师们则认为,只有老师参与检测,并不能保障学校安全性。而且老师们也有家庭去,如果被检测出来隔离,是否能保障家人正常生活。老师们对频繁地检测会有异议。
其次,是学生该不该检测的问题。老师认为学校里,学生如果不检测,学校照样不可能安全,所以学生也应该和老师同步检测。家长则是有意见分歧了。有的家长反对检测,觉得孩子们这么小,每两周就要检测会有很大的生理和精神负担。有的家长对于检测倒是可以接受,但是觉得学校不应该把这个作为开学的条件,这样无疑是把家长放到了决定的位置上,学校当然地转移了责任。还有的家长则认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有尽可能多的上学时间,家长应该和学校配合起来,让孩子们开学,两周一次进行检测也无所谓。
小朋友本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因为疫情变得支离破碎,在这个复杂系统里,要做一个只是看上去完美的决策都很容易,更不要想真正让人满意的计划了。在开学这件事情上,还是希望学校能够拿出决断力,尽快订下一个方案,让孩子们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