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产品,怎么样才能做出爆款产品,这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每日都在研究的课题。身处行业中的人,时不时就能看到行业内外的爆款产品爆红。总结各行各业,各种大米小米的产品,可能有这样一个循环存在,那就是:“准不准、好不好、快不快”。
1、 准不准,是说行业机会、产品机会看的准不准。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变化加剧,在不断加剧的变化中,就会出现更多的产品和产业机会。可能过去几十年才有的变化,在当下会出现在几个月,甚至是几天。所以产品和产业机会变得更多。
如此多的机会,能不能抓准,就要考验一个企业决策的智慧。如果一个产品机会抓的准,企业就可以将资源倾斜,投入“范弗利特弹药量”对于一点猛攻。如果机会不明确,往往需要多线出击,或者一个点的多个产品布局,这样火力就会不集中,“范弗利特弹药量”就会被稀释。
“范弗利特弹药量”是华为任正非常用的一个词,也正是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高投入,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当年华为进入手机行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14年,在小米手机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蹚出一条路之后,华为认准了智能手机业务,对手机产业投入“范弗利特弹药量”。当时小米的手机研发是200人,华为直接投入1.2万人。1.2万人的研发团队直接砸下来,砸出了华为手机今天的江湖地位。没有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准确判断,华为是不可能砸下1.2万人的研发团队的。
2、 好不好,指的是对于一个产品机会,给出的解决方案好不好。
解决方案好不好,包括技术解决方案好不好,能不能完全解决用户痛点。出现了用户需求,看到了用户痛点,能不能给出好好的解决方案是关键。给出的解决方案要能直击用户痛点,不用教育用户,就能被用户接受。
如果是硬件产品,产品成本有没有优势。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给出的产品成本太高,就会提高用户的尝鲜成本,第一批极客用户尝鲜之后,其他用户由于高昂的价格而放弃。很可能你的产品为行业点了灯,其他低成本进入者最终收割了用户,你革命多年的果实被后进入者顺利摘取。
例如平衡车产品,Segway(赛格威)发明了这个产品,在圈内很酷很受欢迎,但是2000+美元的价格只能在小众的市场流行,难以出圈。2015年小米收购赛格威后,推出1999元人民币的小米9号平衡车,这个产品一下就全面铺开了。很酷的赛格威给平衡车行业点了灯,小米最终成为收割者。
3、 快不快,是说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快不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当下这个精准激烈的时代,再好的创意,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推出市场,恐怕也要被互联网滚滚大潮淹没。
这里最好的例子,应该要算是小米的米聊和腾讯的微信爱恨情仇的故事了。腾讯在2011年1月发布微信产品,比小米公司的米聊晚两个月。微信的1.0版本基本和米聊一样,应用场景定义为熟人间的通讯工具。简单说,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代替收费短信和彩信。微信2.0版本时,微信用户有400万,而米聊有1000万。所以在微信1.0的时代,不管是功能上还是用户数量上,微信一直在追赶米聊。但是微信2.0版本后,依靠腾讯公司的强大运营能力,直接就讲微信推广成一个全民产品,而2011年的小米,没有和微信抗衡的市场运营推广能力,米聊就这样被扼杀在千万用户的级别了。如果小米公司在2011年有2020年的用户数量和运营能力,米聊和微信的战争,鹿死谁手为未可知。
4、如何形成产品创新正循环
为什么说“准不准、好不好、快不快”是产品创新的正循环呢?
如果公司对于产业机会把握准确,产品企划定位精准。公司吧资源投入一个企划案,投入全供公司的范弗利特弹药量”,必然产生一个精品,公司营销推广资源全部砸在这个产品上,大概率情况下这将是一个爆款产品。公司有了一个爆款产品,就有更从容的时间和精力去企划下一轮产品案。这是一个公司产品创新的正向循环。
如果产品机会看的不准,担心错失风口,就要多线出击,全面产品布局。多线布局,多个产品,必然稀释公司资源。公司把资源投入多个产品线,多个产品,必然导致研发资源稀释。工程师给出的技术方案难以保证最优。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不是最优,很难保证产品成本最优,质量可靠,产品可制造性最优。产品从技术方案设计之初,不是最优方案,难免产品开发过程中问题反复整改,影响产品开发进度。产品开发过程中反复整改,没有时间过多考虑产品可制造性,到最后,产品量产性差,生产过程中反复整改,所以导致上市不顺,上市后旺季生产销量低反过来又制约旺季销售。
即便是产品顺利开发生产出来,公司有限的营销资源被分散在多条产品线上,必然影响产品的上市运营。到最后,上市的几个产品线,可能面临产品力差直接退市,产品销售量低等问题。
迫于市场的压力,公司不得不快速产品复盘,快速产品企划,再次多条产品线布局,这样容易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