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很笨,不笨在谋略,而笨在仓位,其实,钱多了之后也是一种烦恼,有些人说,是吗?那就顺便也把我带上,让我也体会一下这种烦恼呗。
特别是基金,一直被夸耀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榜样。基金们若是进行频繁换手将会遭到职责和监管部门的监控。
因为这个决定了基金们持股的周期和投资方向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操作灵活度在种种因素制约下而变得相对笨拙。
说了这么多,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基金帮我们选股?又如何获得主力机构的席位动态呢?
在07年的时候,两大交易所有推出过赢富数据,我们可以在收盘之后获得基金机构的席位情况,推出不久之后,遭到了众多机构的统一反对,因此赢富数据被叫停,这件事老股民都知道。
这个用不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彻底得不到大机构数据了。我们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每季度公布的股东信息,基金公司每季度公布的持仓信息,利用这些来找到主力的痕迹,可作为中线选股底部的一种参考。
接下来以成功案例来展示或许更加直白
如图下所示:
网宿科技,处于底部的时候,通过数据监测,我们就可以发现基金进场迹象是非常明显的。股价经过长期盘整之后,基金一直加仓,最终走出独立行情,最高点为2014年2月份,此时股指还在2000点附近维持震荡。
再例如,现在的红宝丽。
基金在股价低位连续加仓,目前黄色网状,代表已获利的基金。
接下来,我们利用三个方法把基金们的选股逻辑进行细化,这样就可以更加直白了。
一、缺点与回避
基金公布的通常都会存在滞后,因为季度报告,可能时滞为三个月,做多4个月。但目前从公开消息获得只能通过报表,并不是说完全不可回避。
1、通过时间上的回避:经过统计发现,年报和半年报滞后时间长,而一季报和三季报快很多,4月份和10月份,这个时间点我们可以做到回避。
2、通过技术上的回避:前面也有说到,大机构定位是较为长远的,所以就算是出货,也存在时间周期,同时需要大量成交量的配合,如果尚未大幅涨幅或者放量,那么股票主力出逃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可以利用这个来判断主力是否还在场内。
如图下所示:
虽然基金们的报表存在滞后,因为三个月后基金才会公布下一个季度的,技术上看,这股张一波滞后并没有放量,而且股价拉升的幅度还远远不够(基金深度布局的,一般涨幅都要超3倍,才能拉开空间,战线通常都特别长),我们可以借此辅助判断。通过这些历史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基金是在进还是在出,后期能不能买。
二、主力被套
当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的时候,因为基金的仓位很笨重,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散户一样,随时空仓来规避系统性的风险,所以在大盘突然下挫的时候,机构们也会被套在里面。通常在这种时候,数据的滞后加上大盘的下跌配合,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成了好事,因为这能让我们获取比主力更廉价的筹码。这种主力被套,刚好印证了今天所说的主力很笨。
例如,从中线主力平台显示得知,划线行业和传媒行业基金季度亏损严重是比较严重的,下面以天舟文化为例。
备注:由于这类型的股票属于中长线逻辑,所以主力被套,有时候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马上进行自救,这需要一定的过程。
三、越跌越买
其实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股价越跌的时候,基金们的持仓就越大,基金这样的行为无疑赤裸裸的告诉大伙,我大机构认可基本面,不怕被追踪,不怕被套,越跌越好,信心非常之大,让你们知道了又如何。
如图下所示:
基金们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对于我们来说通常没有这么长的耐心,也没有太多的钱去这样去玩,这种主力通常又是放长线钓大鱼,一旦启动涨起来,那就不是几倍这么简单了。
以博瑞传播为例:
至于基金什么时候开始自救,仍需结合其他的地方来进行判断才行。
特别备注:以上观点和个股不做为买卖依据,风险自担,因为这种属于中长线逻辑,短线勿扰。
核心:对于中长线投资的朋友来说,完全可以借力基金间接帮助自己选股,这种方法适用于弱势市场,利用反向思维。
当发现个股存在主力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散户的灵活性,进行波段交易,此时智能线成了主要参考点,线上持有,线下卖出。
今天这个逻辑分析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和使用自己的优势来打击基金们(机构们)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