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独自一人

别害怕孤独

因为人,生而孤独


很喜欢看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这几天在家又看了几期,有一期感受实在很深。

这期辩题是,有一口愚人井,喝了井水之后会变得颠倒黑白,所有人都喝了,只有你没喝,你要不要喝?

选手们的辩论自是众彩纷呈,而我却被这个命题击中了内心一块柔软之处。

若你清醒,你要不要选择孤独地面对自我?

陈铭举了一个好例子,“永恒孤独的鲸鱼”。

这条孤独的鲸鱼啊,它信号的频率和正常的鲸鱼不太一样,所以它发出的声响,同伴听不到。

即使它在海底不断发出讯息,直到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在这十几年里,它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独自遨游在寂寞的海底,在每个深夜时分歌唱着听不懂的歌谣,像一个不为人知的隐士。

它可能是广阔海洋里唯一这样的鲸,也许,会有一只同样频率的鲸鱼出现,给它山呼海啸般的应答;但也许,若不是科学家偶然发现,它会孤独终生,消失在大西洋深处。


其实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终有一天,我们也将独自一人告别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替代。

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慢慢走,看路边一朵朵花的开放;而有的人是希望穿过河流,去看看辽阔的大海;还有的人是想自己开辟一方土地,种满丰盈多汁的果子。

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孤军深入。

所以这一生,孤独,是每个人都要学会和面对的命题。

孤独很广阔。

独处的时候会感到孤独,那是一种无人陪伴,无人倾听的紧张感;在熙熙攘攘人群中会感到孤独,那是一种想要融入其中,却又显得格格不入的无力感;在看见美好的事物时会感到孤独,那是一种想走近却又想到自己的干瘪那种窒息般的压迫感。

孤独也很狭隘。

我们内心深处渴望温暖,又深知其短暂而拒绝。希望诉说,却不由自主地沉默不语。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不表现出脆弱,怕亲人担心,怕闲人嘲笑;

也怕伸出双臂没有拥抱,怕拥抱过后是更大的空虚。


在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只是带着一本闲书,慢慢翻翻看看,写下自己的感悟。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夕阳,走到西门买一杯爱喝的饮料,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我也会呼朋引伴,喊着几个人一起去操场溜达,一开始嬉笑打闹。但到了后来,大家变成了默契地坐下玩手机,不发一言。天上的星星沉默着照着地上的人,我们都惊异并且迷失在彼此同样的空旷的内心里。

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需要群处,也需要独处。我们彼此先靠近,然后随之远离,到了一个节点,便又想着靠近。

靠近带来的是温暖,远离跟随着为痛苦。不足或是过度的温暖会让人逃离,长久且冰冷的远离又会让人抱团。

而这一个个节点,就是我们内心的真空地带,就是孤独。

有人说的好:

要把人生想象成一辆公车,而非直达终点的大巴,就不会对身边人的来来去去有所留恋。

不期待和你一同下车的人,始终保持一个人到站的意识,忘记摩肩接踵,忘记寒暄微笑,一切如常,云淡风轻。


别怕孤单一人,孤独应该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当我们孤独时,我们应该学习安静地享受孤独,这是一段难得的只属于你一人的时光。

比如,你可以尝试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一只慵懒的晒太阳的做美梦的猫,一束在桌子上投射的恰到好处的光,一个在街头微笑说话的打电话的人。

比如你可以去做那些你喜欢的事情。看看买来没看的书,拾起放了很长时间的爱好,奖励自己玩一天游戏,或是背上背包出门去看看想去看的风景。

比如你可以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学做一册精美的手账,学跳一曲华丽酷炫的舞蹈,怀着成为一名黑客的目标学学编程,或者是学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愉悦自己。

无论哪样,去尝试去触摸去学习它们,一点点地修炼自我,充实并强大自己的内在。

当你变得不再害怕独处,不再恐惧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时,你会发现孤独也同样有趣。

与其慌张地不知所措,不如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观察内心的一动一静,然后自我修炼,让自己变得逐渐强大,变得从容不迫。

等别人再发现你时,你已经变成更好的你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心静了,云就起了

回到开头的那只鲸鱼吧,它依然在大西洋深处歌唱。

就算它最后等不到那只与他同频率的鲸鱼,但它还在唱,它就鼓舞着每一颗孤独的心。

就像大美玲说的:

我们坚持的,不是我们一定对,而是我们心中认为的东西,应该存在。

让自己和自己好好地存在并相处,这就是孤独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