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不是咨询师替来访者解决问题,而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在找我咨询的家长中,存在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父母要求我给他们一个办法,解决孩子问题,或者请求直接解决孩子问题。他们把问题托付给咨询师,期待咨询师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就如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家长把所有的家务都做了,本来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发展能力有利的事,家长也全部包办代替,只把学习留给孩子,让孩子只做作业。这造成的普遍结果是,孩子成绩好,却没有生活能力,这样的孩子长不大。
最近,一篇报道引起许多中国人的注意: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离婚率、心理疾病患病率较低。
有一次在我的课程中,我看到有一位学员无法安定的听课,在体验的时候也不投入,我就在课上与他进行核对,是什么让他焦躁不安?他说:“老师说实话,你讲的这些对没有用,什么情绪、什么心理需求,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呀,我是来找方法的,到现在你一个办法没讲。”原来他的孩子辍学了,他的焦点就是如何解决让孩子回去上学的问题,把解决问题托付给一节课。
“ 孩子辍学是果,孩子以辍学的方式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问,“我想我刚才讲的什么你完全没有听进去,体验的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孩子辍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你通过学习提升智慧找到解决方案,任何人替代不了你作为父亲的责任。”
那么做为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不是“替”他解决问题。原因如下:
1、心理咨询是一场合作,不是咨询师单干就可以完成。整个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需要自身做出努力,不能指望咨询师替他解决一切问题。
2、只有来访者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才会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人生是一个过程,问题是在一个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过程。来访者跟咨询师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时候,问题得以减轻;有时候,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当事人的焦虑程度降低了;有时候,问题似乎还在那里,但当事人长大了,就把问题看小了,就超越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