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向黛玉,向宝钗、向探春、甚至向年幼的惜春提亲,都有过可能。所谓“一家女百家求”。当然也不会真的有谁,没有铺垫,没有试探,冒冒失失直接派人上门就提亲。就是孙绍祖娶迎春,有许多不可告人的强迫,也还派官媒婆朱嫂子“天天弄个帖子来赖死赖活”,来往了一段时间。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是这样说的:“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要经过一个试探阶段,大致的双方有意,才会正式提出来。
而双方有意,指的不是男女当事人,而是双方家长。这又像岫烟与薛蝌的亲事,在双方家长——还不是父母,而是男方的伯母、女方的姑母——商定之后,才轻描淡写地捎带一句“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根本没有征求当事人意见这一道程序。
当然,私底下,薛姨妈可能是问过薛蝌的。因为薛蝌父亲虽逝,母亲还在,虽然有“痰症”不能出门,毕竟是薛蝌名正言顺的家长。而薛姨妈因为儿子薛蟠的无能与放荡,正在拉拢侄儿薛蝌之际,替他订婚也是拉拢的措施之一,当然不会违背他的意见、挑一个他讨厌的女子。但是即使征求意见,也是私底下,不会公开说出来,甚至不会把“薛蝌中意邢姑娘”作为议婚的条件。
那么,到林黛玉这里,婚事由谁来作主呢?林如海夫妻已逝,只能由贾母决定。
黛玉的婚事,又不像宝玉。宝玉是贾家的继承人,甚至是唯一的人选。他的婚事,涉及到家庭的利益与前途,必须经过贾母、贾政、王夫人、乃至元春的共同商讨。黛玉只是寄居的一个穷亲戚,只要最疼爱她的贾母决定就可以了。
所以想向黛玉求婚的人,不管是男子本人也好,男方家长也好,做媒的中间人也好,必须先征求贾母的意见。而贾母呢,谁都知道,她是希望成就宝黛的姻缘的。于是不管是谁,有这个意思,首先就过不了贾母这一关,一定会遭到客气而坚决的回绝。
《红楼梦》的主要舞台,在大观园内。贾母回绝的婚事,根本不会把消息传入。于是我们看不到这些枝节,可不表示就从来没人提过亲。
不光黛玉,就是宝钗,可能也有人提过亲事。但是宝钗将来是要嫁“有玉的”——不一定是宝玉,但必须是身份地位高贵的公子少爷,不符合条件的就被薛姨妈回绝了,也不会公开到读者眼前来。
不信,可能参照湘云的婚事。我们知道她在议婚吗?知道她的叔婶用什么标准来为她择婿的吗?知道是谁家公子选中了她吗?我们都不知道。如果不是闺蜜袭人向她道喜,我们都不知道她已经订了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