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怎么在压迫下成长,延长我的原动力?
相信上面这个问题困扰很多朋友,恰巧我在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面找到了答案。
在讲解我的一些想法前我想说一下,谁都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而开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者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因此我愿意当那个不厌其烦的敲门人,希望能帮助到那些想打开自己内心大门而苦于没有方法的人。
首先伟大的乔布斯说过,这个世界唯一不变化的就是变化,我们能做的是所学用于实践知行合一,生命的最后把幸福感,成就感,和对人的福祉置于"自我实现"。很多的成功的人都是有高效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去遵守这些原则把他们融入到自己的品德当中,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成功和恒久的幸福,所以就衍生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总结的书。
你知道人最大的幸运是什么吗?我告诉你们,人最令人鼓舞的事实那就是,莫过于人类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的价值,正所谓,思想决定的是行动,行动觉得习惯,习惯决定了你的品德,品德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这就需要你去积极主动的去做,如果你一直甘于被动,会受制约于人,面临发展的机遇也就截然不同。积极主动的人会主动去扩大自己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影响不断扩大和成长。这也就是七个习惯的第一条——积极主动
接下来我们抛开一切的杂念,敞开心扉假象一个场景,你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葬礼。抵达后你发现亲朋好友都在给你告别,亲友的代表团上台讲着你的生平。你自己思考一下,你希望人们对你有什么评价?你对他们有什么贡献?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学会分享资源,让更多的人受益,达到以终为始的效果,简单讲就是不断输出和贡献你所能做的,不要害怕,不要害羞。勇敢迈出这一步。你就达到了七个习惯的第二条——以终为始。
让我们回到自己身上,再问自己一个有哪些事是可以让你彻底改变的?但是你又没有做的?再重要的事绝对不可受芝麻绿豆的小事牵绊,我们可以把事情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紧迫的事,第二是不紧迫的事,第三是不重要的事,第四是重要的事,大部分的人应该是再第一类,做紧迫的事一直处于一个忙碌的状态,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要做到要事第一,提前规划,断舍离减少做第一大类的事,多做第四大类的事。这就是七个习惯的第三条——要事第一
其实前面讲的习惯一,二,三都是为教育我们养成并且保持诚信的品德,拥有这三点我们就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叫双赢思维,双赢大家肯定也听说过很多次,简单讲就是对你好也对我好,大家都能互相进步,获取新的知识,自己得到提升。敢做敢为善解人意事双赢必备的条件。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不如好聚好散。只有我们能真诚的积极投入才能把影响扩大,因此为了达成双赢必须要有以下 的五大要素:
1.预期结果明确的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2.指导方针,确定好实现目标和原则,方针行为和限度。
3.可用资源包括人类财力,技术或者资源。
4.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时间
5.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制定奖惩意义
经过上面我们就掌握了七个习惯第四点——双赢
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有一直带着无尽的好奇心要有所理解带着问题前进,尝试解决棘手的问题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点很重要,那就是移情聆听,我们在探索问题时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争吵,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为什么这样想。当我们正在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我们同时也获得了七个习惯第五点——知彼解己。
这也是我现在阶段比较困惑的一个点,如何能沟通的和高效协作的工作,以前觉得自己一个人弄出来就可以,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那不叫成功,一个团队的成功那才是成功,能合理的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达到又快又好的解决那才是好的效果。中间必定有很多沟通的阻碍,我目前得到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的同时自己想想自己的有没有对应的解决方法,可以提给团队一起讨论,而不是自己抛出问题就什么都不管了,等他人来提解决方法,自己私底下多学习公司业务相关的知识,这样能更高效的理解工作的含义,更快速的思考相关的问题。在我们的努力下事情变得迎刃而解,不是因为任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能力的增强,最后达到综合综效的沟通层次,也就是七个习惯第六点——综合综效。
一直有段话让我读起来时候都陷入沉思,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如何利用这段距离。如何利用这段距离,需要我们从身体,智力,社会、情感,精神,四个层面来磨练自己。也就是不断的更新自己,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面小镜子,反映出来身边人的想法、判断和模式,每个人都从镜子中获知自己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而社会之境由周围人的舆论,认知和思维决定。自己有没有更新改变从你身边的朋友交谈中就可以感受出来,但是在这个更新自己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而且是螺旋式的上升,修身励志没有捷径,收获法则永远始终发挥着支配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多也不少,为了不断的进步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也就是七个习惯第七点——不断更新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怎么在压迫下成长,延长我的原动力?其实我个人认为好的压迫固然是好事,能让我们快速成长,但是长期处于压迫状态,那就是不符合我们个习惯的第三条——要事第一,长期处于第一类事紧迫的事会让自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反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工作性质如此我觉得还是自己平时要积累输出自己所知所学,自己的习惯的记录和学习,突然要用的时候就不会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觉,那么因此就引发第二个问题,我有时候想记录,有时候不想怎么办?我有那股动力但是不能延长他经常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就没有了,那如何延长我的源动力呢?我觉得可以考虑用七个习惯第四点——双赢的五个要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一个自己信任的亲人或者好友,一起制定目标,互相监督,有奖惩机制。其实核心思想还是要自己不断的输出自己所学,因为学习大部分人还是处于看听读,好一点就是写记录下来,但是最终的闭环应该是输出你所学,能让一个普通人知道你了解的知识,能从你这获取和学习到新的内容,那么你就是成功的了。为什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呢?自己巩固和表达的同时也再度深刻理解里面的含义,这样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是看过而已而根本没有记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