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于人的作用是让人愉悦又饱腹,在饱腹的过程中享受各种酸辣咸甜的美味,有时愉悦的作用可能大于饱腹。无论什么时候,当我看到色香味俱全的煎炸蒸炒各种菜品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吞咽口水,许是因为小时候食物太过匮乏?在我小的时候,1970到1980年代的新疆农村,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勉强能叫做“美食”的饭菜,平常吃的就只是填饱肚子而已。所以,那时候可盼望过年了!
到了1980年以后,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能吃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到了春节,鸡鸭鱼肉包子饺子都有了。这些美味中,最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妈妈的干炸小鱼。
我们小时候一般不说春节说“过年”,过年很忙。每年快过年了,大概距离除夕还有20天左右就要开始忙了,忙的内容主要有两项:打扫卫生、做吃的。打扫卫生是累活,要用石灰刷墙,家里所有东西都搬到院子,底朝天打扫;还要洗被子床单窗帘所有能洗的全都要洗。这些活干完,就开始干我们喜欢的活~做吃的。我的老家是四川,不擅长做面食,来到新疆后,有两家邻居面食做得花样多还特别好吃,我和妹妹经常去串门,常常吃到。妈妈就努力学习,为我们解馋,我和妹妹是馋猫也是妈妈的小帮手。做吃的要做够能吃到正月十五的呢!蒸馍馍蒸花卷蒸包子甜的咸的各种各样;炸油饼麻花油果子~那时候虽然条件不够好,但是面粉还是够吃呢!
春节准备的所有食物中,我最喜欢吃妈妈的干炸小鱼。小鱼是爸爸从市场买回来的五道黑,长十厘米左右,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大概四五道吧,所以叫五道黑。这种鱼可能是冷水鱼,生长期比较长,肉质非常紧,很好吃。买回来是冻鱼,用冷水泡着化冻之后,刮鳞去鳃去内脏,洗干净控水之后,妈妈用她秘制调理腌上半小时,然后裹上鸡蛋清淀粉等,放到热热的油锅里,慢火翻炸,到鱼身变成金黄色捞出装盘,可以开吃了!妈妈会炸一大盆,家里来客人这是必上的一道菜,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那时候,过年来家里拜年的人特别多,这干炸小鱼大多数是招待客人了,我们孩子们吃不上多少,基本没有吃过瘾过。不过妈妈是最疼孩子们的,刚出锅的时候,我们围着锅台的,都能吃上一两条。
刚出锅的小鱼儿周身金黄油亮,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吃一口吧!外皮酥脆,鱼肉鲜嫩,吃到嘴里都舍不得咽下去。这道菜也是爸爸的最爱,不知道从那年起,买不到那么新鲜的五道黑了。爸爸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吃到妈妈炸的小鱼了。今年冬天,妈妈搬到县城楼上来住了,也是在楼上过的年。过年和妈妈闲聊,说起以前过年的事情,就说到了她的干炸小鱼,妈妈说,我家大二姐家姐夫也在想念她的干炸小鱼呢!
正巧,前几天看了一期“开讲啦”,是中国科学院的考古专家王仁湘教授介绍饮食考古。 节目中,王教授穿越般地介绍了我们国家的美食传承。汴京的蟹黄包子,老北京的煎饼果子,青海出土的面条。这些,更是诱发了我对干炸小鱼的思念,让我想起了更多春节里让人难忘的味道。
是啊,一个国家有国家的美食传承,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状况,反映出当时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水平等等,因此就有了研究美食考古的学问。对一个家庭而言,哪个家庭没有几道传家的菜品呢!那传家的菜品可能是一盘干炸小鱼,或者一盘自家酿制的小咸菜。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那盘菜炒制过程中的欢声笑语,春节全家团圆围坐共享美味的场景,让菜品中凝聚起了家的味道。游子离家千里也要回家过年,是要回去看一看做菜的人,尝一尝心里牵牵念念的那道菜,重温亲人围坐共享美味的温暖,一解离家的时日无法排遣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