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三,五大两
作者 吕东平
一看标题,经过三年大饥荒的人,就会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期,各省的供应标准是不一样的, “三尺三,五大两”是山东农村在特定时期的衣食标准,具体执行了 几年,我已记不清了。
一九五三年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一九五四年后开始发各种票证, 诸如:粮票,布票,棉花票,糖票,油票,煤票......等等,什么都按票供应。 这些票本是无价值凭证,但没有供应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有票在 手,如果没钱买的话,有些票(布票等)一年也就过期了!
统购统销就是取消一切市场行为,实行计划经济。粮食虽 是农民种的,但必须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不得瞒报,不得私 藏粮食。由国家收购后按计划分配给国家机关,城市,工厂等一切非 农人员和支援外国友朋。当时国家向重工业发展倾斜,必须保证工人 吃上饭,农民留多留少也是统一安排。
“三尺三”就是每人每年可购买三尺三寸布,只能够补 几块补丁的,那时布的宽度窄,做条裤子或上衣还不够一半的。大家 都听说过“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的流行语吧?是真的, 并且说得一点也不过分,最后穿坏了再做補丁用,再坏了打“克子”, 纳鞋底用!
那时候夏天,小女孩三四岁以前,小男孩十一二岁前,除了上学时,放学后都是光着的。
没经过那年代的人,也许认为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那时小孩成熟晚, 饿的也不长个头。一是这个年龄不知道害羞,但知道热。二是都一 样打扮,谁也不笑话谁。主要是有票没钱买不起,有钱没票也买不 到,总得先让大人穿衣服!
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放学回来就披上蓑衣出去,蓑衣是用麻芝穇叶编的,既可遮体,又透风凉快。
我的同学x××六年级毕业后升初中,十三周岁了,我邀他去 看榜,他正披着蓑衣在门前河套割草,只好回家找了一条家人的裤子穿 着去的。其实他 己经知道害羞了,但没办法!
“五大两”就是一天给你五两粮食,为什么有个“大”字呢,这 是因为才从十六两制过渡过来的习惯叫法。这五两粮,并非米面,是地瓜干面,黑黑的。那时人们干活重, 饭量大,身上无脂肪,肚皮薄薄的,一拽很长。年轻人要吃饱得二斤 吧!一周才三斤半,也不够一天吃的,所以草根树叶糠菜才是主食。很多人都饿得浑身浮肿。大队为了挽救这些人的生命,每天给这 些人发一小瓢豆浆补养。奶 奶最疼爱我,领来豆浆自己不舍得喝,要给我喝。但我已经懂事了, 喝了一口不喝了,我故意说不好喝,让给奶奶,我怕奶奶饿死!
最难忘的一次是我得了疟疾,多少天高烧不退,又没有好吃的, 眼看要不行了!想吃个粮食做的窝窝头,但因家穷,食堂不卖给。因 那年是按工分多少分口粮,我们人口多,七口人,只父亲一人挣工分, 分粮和两口人的一样多。
我妈妈很着急,怕我饿死,因我身下已经有两个妹妹死去了。记 得我第二个妹妹,我抱着她,骨瘦如柴,眼看 要不行了,妈妈含泪对她说,你要走就走吧,......第二天就死了。
我的疟疾始终不见好,后来多亏七奶奶给买了两个窝窝头,还有 个同学(*景分)的妈妈,给买了两个。里面没有糠,还有豌豆粒, 当时感觉可好吃了,我吃后才慢慢康复,逐渐好了!至今难忘,想起 来就一阵心酸,热泪盈眶。
那时期,虽然农民种的粮食大部分交了公粮,自己糠菜充饥,但也听不到怨言。倒是也有个别胆大发牢骚的,例如:说“三尺三,五大两,永远不忘×××*,地 瓜秧,花生皮,永远不忘***”等等带有攻击性言论的,也 都被抓或批斗了!
唉,忆往昔,不堪回首,看今朝,国强民富!好好珍惜新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