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剧情?
一个人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投射形成的反馈信息,结合自己以往的潜意识习惯,想象出来的剧情,这种剧情不完全脱离于实际,它源自实际,但主要由幻觉构成,我们称之为“自我剧情”。
这是我对自我剧情的定义,暂时还没有想到更严谨的表述,先凑活着用吧。
定义中有两个关键信息,我需要展开讲一下。
首先是关于自我存在感的,一个自我存在感很强的人,是不会太在乎现实世界的反馈信息的,或者说不太会将自我存在感向现实世界投射,这些人往往不太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没有迎合别人的想法愿望,对外界的人和事,没有预设立场和预设期待,能接受外界反馈给自己的一切信息和信号,在心态上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往往是自我存在感很弱的人,才频频向外界投射自己的自我存在感,并形成自己的想象剧情。比如在家里父母总骂孩子很笨,会导致孩子真的觉得自己很笨,最后结果是不笨的孩子也会变得很笨。工作中,同事夸你能力很强,会导致你工作真的很用心、潜能被激发,会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最后确实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是关于“以往的潜意识习惯”,想必你也发现了,悲观的人总是悲观,乐观的人总是乐观。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反应,这是一种潜意识习惯问题。
所以,有的人失恋后容易进入到痛苦的剧情中,抽烟、酗酒、熬夜、颓废……想象中的失恋者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就怎样表现。有的人面对可恶的婆婆,可能就不自觉地进入到了可怜媳妇的剧情中,继而扮演可怜媳妇的角色,想象中的可怜媳妇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就怎样表现。
为什么文艺青年更容易有心理问题?就因为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影视和书籍作品,脑海中储存了大量的剧情,一旦现实生活中发生类似的剧情,就立马能进行匹配,于是他们活在一个又一个自我剧情中。仔细观察生活,你会发现,那些读书不多的人,往往活得更潇洒自由。
那么,我们如何跳出自我剧情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诚实崇敬
诚实,不是指对别人诚实,事实上我们也无法控制别人对“诚实”的定义。这里顺便说一句,通常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情况,你不需要遵从别人对一个概念的定义,但你自己需要清楚这个概念,并且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个概念给出自己的定义。
在这里,诚实指的是对自己的内心欲望保持坦白,而不是自我掩饰或自我欺骗。只有这样才能看清现实和幻觉的边界。
崇敬,指的是尊崇,尊敬。
在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在一些至高无上的东西,就像一座高山,让我们就像在高山面前那样保持一份崇敬之心。什么东西才能像高山那样?不可改变的东西,不可对抗的东西。
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不可对抗的东西?那就是规律。
规律包括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现象,应该用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用社会规律解释。如果用社会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那就会有问题,就会想不通,就会形成困惑。男女之间为什么会诞生孩子?如果用这是爱情的力量来解释,显然不能作为一种正确解释。如果生物学里面出现“爱情”这个社会价值观词汇,那是十分荒唐的。生物学的解释就是男女进行性交配,通过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的结合完成受孕,再经过十月怀胎,最后诞生婴儿。
我们需要尊崇规律。比如大自然的生老病死的运动规律,大自然的弱肉强食的运动规律,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的运动规律,大自然的适者生存的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比如所有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比如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比如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比如社会价值观就是为了用来控制群体思想和行为的……
就拿缺爱来说,我们需要怀着崇敬心情面对的社会规律是什么?我们的父母都不懂心理学,同时他们也受限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本身就是缺爱的,他们对爱的理解就是父母照顾孩子衣食住行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责任,他们从来就没听说过孩子所需要的爱就是一张轻松自然的笑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一张轻松自然的笑脸,他们无法带给孩子他们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所以,我们怀着诚实崇敬之心,理解我们的父母也只是普通的男人和普通的女人,他们并不伟大,他们并不高尚,他们和千千万万的人一样,活得很卑微,活得很辛苦,他们有着时代赋予他们的局限性,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并不伟大并不高尚的父母能带给我们童话般的成长环境?我们的父母做不到,他们不是不愿意做到,而是没有能力做到,他们已经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到了养育孩子的父母责任,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让我们此生可以拥有一份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人生体验。
当你的内心怀着崇敬之心,你自然不需要惟我独尊,自然不需要假装自己是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而是你能以普通人的心情,过普通人的日子。
你就能从自我剧情中飞出,进入到不掺杂爱恨情仇但色彩缤纷的现实世界中,将自己当作一个旅行者,体验着人世间的美好。
多说一点,我总提到的“自我存在感”究竟是什么?凡是我们所意识到的一切关于自己的存在,比如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哪些特点,我有哪些能力,我作出了哪些成绩,我获得了哪些社会认可,我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无论这些问题有着怎样的答案,都代表了自我存在。
自我存在其实是一个十分平常和十分简单的事情,当你看大街上的人流,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物存在,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在你看来,他们就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多少实质不同。忽然,你看到另一个人也像你一样观察着大街上的人流,他也同样地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物存在,并且你确定他也看到了你的存在,你觉得在那个人看来,你和大街上的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吗?那个人会认为你的失恋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那个人会认为你的自我剧情是多么的伟大和震撼人心吗?那个人会认为你的人生痛苦值得他挂在他的嘴上吗?
每个人的人生原本可以更简单,每个人的人生道理完全可以简单到这么一句话:“自我存在”要比“如何自我存在”更重要,还有什么事情比活着更美妙的呢?还有什么事情比你能睁开眼睛看到五颜六色精彩纷呈的世界更美妙的呢?
可是,当人们沉浸在自我剧情中的时候,眼神就不再属于自己,心灵就不再属于自己,甚至连身体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被无形的剧情价值观牢牢地控制着。
当人们放弃整片树林,把自我存在感寄托在某一棵树上的时候,让自己成为井底青蛙的时候,让自己活得卑微,像一个可怜虫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是渴望拥有更美妙的世界,还是渴望拥有那一棵已经不堪重负而歪着脖子的树?到底是想让自己拥有美好,还是想让自己失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