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形势篇的明主这一节。
无仪法程式,蜚摇而无所定,谓之蜚蓬之间。蜚蓬之间,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故曰:“蜚蓬之间,不在所宾。”
不符合礼仪,法律,程序,固有模式的建议和消息,就像那蜚蠊(小强)一样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哪里有吃的就飞到哪里去谋生,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做蜚蓬(蓬就是蓬草花,被风一吹,就到处飘荡)一样的消息。蜚蓬一样的消息和建议,贤明的领导不会听从。没有法度的建议,贤明的领导是不会答应的。所以说:“像蜚蓬一样的建议和消息,是不在领导欢迎的范围之内。”
这一段管仲对贤明的领导的划分标准是,能够识别部下或臣民给自己提意见时,要懂得分辨那些没有根据的,胡乱提的意见和建议。这里管仲用蜚蠊和蓬草的特点来设喻。蜚蠊,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强,它们只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是不会考虑什么食物和什么地方的,它们生活在厨房里,吃人丢掉的垃圾和剩饭剩菜。吃完后还到处拉屎。搞得厨房很脏,而且蜚蠊还有一股臭味,让人想呕吐。而且今天飞到这家吃,明天又飞到另一家吃。非常让人讨厌,但又拿它没办法。
蓬草,很轻,它开的花更轻,风一吹,就会到处飘荡。往往用来比喻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的人。就是自己没有固定的主见,人云亦云,往往为了自保,随便附和别人。
所以管仲用来比喻形容那些没有主见,不学无术,随声附和,谋求个人私利的人的意见,建议,消息。贤明的领导应该能识别这些人和意见建议消息。不能听从。否则误事。
道行则君臣亲,父子安,诸生育。故明主之务,务在行道,不顾小物。燕爵,物之小者也。故曰:“燕爵之集,道行不顾。”
道义得到推行,那么就会产生良性的发展效果:君主和臣下相互亲近,不互相猜忌算计对方;父辈和子辈就会相安无事,不会争吵打斗,各种生命得以繁衍生息。
所以贤明的领导人的根本原则,就是致力于推行道义,不要只在乎那些小打小闹的小事上。燕子和酒杯,是事物里的微小东西。所以说:“燕子和酒杯的聚群打闹,在与推行道义这样的事情比较起来,可以不理睬它们。”
这里管仲明确了领导在处理政事时要懂得区分大小轻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领导,就要抓大放小。像君臣和谐,父子相亲,生活向着美好方向发展,这是大问题。至于燕子在居民房檐上做窝。老百姓喝个小酒这样的事情,就不要过多干预了。
明主之动静得理义,号令顺民心,诛杀当其罪,赏赐当其功,故虽不用牺牲珪璧祷于鬼神,鬼神助之,天地与之,举事而有福。乱主之动作失义理,号令逆民心,诛杀不当其罪,赏赐不当其功,故虽用牺牲珪璧祷于鬼神,鬼神不助,天地不与,举事而有祸。故曰:“牺牲珪璧不足以享鬼神。”
贤明的领导人是发动政治运动还是保持平静的局面,得符合天理道义,发布号召和命令要顺应百姓的心意。诛杀那些有罪应当被诛杀的人,赏赐那些立功应该被赏赐的人。这样做了,哪怕并不用动物祭品,珪,璧这些玉器来祭拜鬼神,鬼神也会帮助贤明的领导人治理好国家,天地也会风调雨顺,做事情总会带来福分。
那些混乱的领导人,发动政治运动不符合天理道义,发布的号召和政令违背了百姓的心意,诛杀的人根本就没有犯该杀的罪,赏赐的人根本就没有立功,那么,就算用丰厚的牛羊祭品,用珪,璧等珍贵的玉器来祭拜鬼神,鬼神也不会帮助混乱的领导人治理国家,天地也不会风调雨顺,做什么事都会引来祸患。所以说:“单单靠牛羊祭品,珪和璧等珍贵玉器,是不足以让鬼神帮助领导人管理国家”。
本段管仲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治理好国家,在于领导人顺应天理,道义。办事赏赐要符合实际情况。否则单靠求神拜佛是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多么正确的执政为民的观念啊。在那个鬼神影响着人间的时代。管仲能够有这样科学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