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详细描述了作者在八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如何安排日常生活,以及她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没有冰箱,如何规划每日三餐,没有洗衣机,如何选择去洗衣房的时间,等待过程中如何消磨时间等等,充满对生活细微处的观察和体会。比起刚刚好的生活,我更喜欢留有余量的生活,所以对于作者因生活空间有限而选择的简约生活方式有点不能接受,想象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断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不过也会因此失去许多与外界的链接,有利有弊。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介于陌生人和朋友之间的,半熟链接,之前在别处看到日本人很怕给别人添麻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种共同的意识,多了份礼貌但少了些人情味,但是书中的一些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很温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星堂吧台里的大泽先生。他经营一家咖啡店,作者经常去那里喝咖啡,并因此相识。
大泽先生讲到一位客人的故事,那位客人患了癌症,在生命仅剩一周时间的时候,联系大泽先生说想喝他做的冰咖啡,大泽先生为他带去了咖啡,几天后那位客人去世了,大泽先生讲到这个故事却没有特别悲伤的样子,说那位客人因为没有家人,无牵无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是一种活法,所以不用可怜他。想来也是,有时候无牵无挂也就避免了一些离别的不舍和伤感。
大泽先生后来身体不好,在家养病,作者打电话给他,他因为自己穿的邋遢,没有接电话,穿戴整齐后才给作者回电话,两个人聊了聊,人与人交往中那种礼貌和尊重特别让人感动。
作者最终未能参加大泽先生的告别会,但她不觉得遗憾,她与大泽先生用了很长时间进行缓慢的告别,因为珍惜每一次相处,所以没有遗憾,这样的告别方式,或许正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只是知易行难,很多时候都是身在其中不懂珍惜,事后追悔莫及,难搞。
作者喜欢弹三味线,这离不开小时候母亲的强迫与坚持,她感悟到,或许教育的真谛在于多为孩子做些准备,让他们日后能以自己的方式探寻答案,勇敢前行。兴趣爱好就像是一个避难所,能让人暂时逃离生活的烦恼,感兴趣的事情越多,获得快乐的机会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