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好友约饭,席间听她调侃着讲述了前段时间经历的一段“感情危机”,虽然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但她最后总结道,如果在生活里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任何微不足道的小情绪,都可能会成为两个人继续走下去的绊脚石。
好友和爱人通过家里介绍认识,十几年一直相敬如宾,可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生活质量在走上坡路,情感体验却开始出现裂痕。
因为工作忙碌,生活琐事繁杂,还有孩子的学业也需要有人操心,有时候问题一起汹涌而来,常常让人感觉焦头烂额。
负面情绪积压,她开始挑生活的刺,挑爱人的刺,挑孩子的刺。有一段时间,她甚至觉得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在情绪的加工下变成难以承受的迎面痛击。
虽然不喜欢这样焦躁的自己,她却无能为力。
爱人劝慰她,生活里的事不要太过在意,好与坏一起承担。她却在心里抠字眼,然后将那些温柔的话理解成对方不能感同身受。
孩子也在感知妈妈不好的情绪后,主动贴贴讨好。放了学乖乖拿起书包,认真完成作业。偶尔也会拿回学校里的小玩意儿,或者画可爱的漫画人物送给妈妈。孩子或许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只是能感觉到妈妈不开心,想做些什么,让妈妈高兴。
好友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情绪生病了。
她平时对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很高,而爱人和孩子却是很随性的性格。
她总觉得生活的重担都是自己在扛,而他们一副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样子,这些潜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感受总是能让她瞬间恼火。
虽说他们开朗的性格也为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人总是会对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印象深刻。
前几天本来说好偷得浮生半日闲,一起去看电影的,结果电影演了一半,她转头一看,爱人已睡得呼噜震天。
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爆发,她没有听爱人的解释,转身离开。
太难了,生活真的太难了。
她关了机,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她想寻找一个答案,虽然连问题的指向性都不明确。
是走不下去了吗?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却又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很多幸福的碎片。
那自己为什么还会有那些感觉崩溃的情绪呢?
她突然意识到,其实是自己病了。而想要继续走下去,想要继续拥有幸福平静的生活,就要自救,要改变,要调整心态。
深呼吸,让自己放轻松,她不断反思,或许只是因为自己把生活过得太拧巴了,而忘记了给自己和家人一些喘息的空间。
她撕碎了随手携带的记事本,上边一条条记录的都是每天要完成的事。如果哪一条因为一些原因出现了差错,就会影响到一整天的心情。
从此以后,她要试着把每一件事都当成不错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那天晚上回到家,爱人和孩子都眼睛红红地冲到门口迎接,没有埋怨,只有满眼的担心。
那一刻,她觉得似乎已经找到了开解自己的方向,洒脱一点,偶尔做一个小糊涂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天起,她不再执着于每件事的完成度,学会尽人事,听天命。
面对突发状况时也能及时调整状态,尽量不纠结,不气馁。
从前遇到件不顺心的事,她都会埋怨:最近总是不顺。而现在她总是告诉自己,这并不能代表一段时间的气运,平常心对待就好。
最近他们常常会在周末找个老电影,茶几上摆上零食,三个人窝在沙发上。
当某个熟悉的镜头出现时,爱人会开心地剧透,然后回忆说那是他们第一次牵手,当时假装不经意地去拿爆米花,其实心跳快要爆炸。
孩子偶尔会评价剧情老套,然后向父母介绍现在的电影制作得有多燃。还会顺手拿起平板,进行榜单推荐。
同样的,大概率会在电影结束之前,身边刚刚还叽叽喳喳的两人就会变成鼾睡小猪。好友会拿出手机,拍下他俩夸张的造型和高清丑照……然后在第二天他们发出鬼叫时淡定微笑。
“别难为和苛责自己。”
这是那次聚会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好友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淡淡的释然。
生活已经足够艰难,就别再为不顺畅的人生加码了。
完美主义只会将人推进死胡同。
学会苦中作乐才是最有用的生活技能。
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人生还真没有什么是非完成不可的事。倘若还能看山看海,看日出日落,还能感受家人的温暖,朋友的关心,那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圆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愿我们都能及时觉醒,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