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敦煌记》里说“敦煌是她的埋骨之处,无论以何种方式都要回来”
她在《敦煌记》里写到“在敦煌接近零度的空气里,生命又开始了它的悸动,灵魂苏醒的滋味,接近喜极而泣,又想尖叫起来。 ”
她曾这样叙述参观莫高窟的经历,在昏黄的光圈下,出现了环绕七佛的飞天、舞乐、天龙八部、胁待眷属。看到画中灯火辉煌、歌舞翩跹、繁华升平、管弦丝竹、宝池荡漾--。壁画开始流转起来,她的一生电影一般在墙上流过,紧紧交缠在画中那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中,最后流到身上来,满布了白色的外套。心里的尘埃被冲洗得干干净净,最后,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再没有了激动的情绪,只愿留下来做一个扫洞子的人。
城市の记忆
敦煌就是这样让人难以割舍,月牙泉里噙满敦煌的泪水,浸润着温柔的夜晚,清冽珍贵,留下“敦煌”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鸣沙山,全然由净沙堆成,千人万人旅游登临,白天里山是矮小了,夜里四面的风又将山吹高吹大。那沙的流动呈一层薄雾,美丽如佛的灵光,且五音齐鸣,仙乐动听。
在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上,仿佛自己是大地的孩子,苍天的子民。
那座幸存了上千年的重要的关隘——玉门关遗址,在夕阳晚照中「遗世独立」。只到今天「余威犹在」。汉长城遗址里面还存留着英雄的梦,许多年前戍守这里的战士是不是也像我们今天一样,抬头看着同一片天空,同一轮明月。
阳关,「站了上千年,又守了上千年」,将世代沧桑,尽揽怀里,上千年的守护与陪伴,仿佛岁月未曾有恙。
人在这里会寂寞,风在这里却很热闹,这里是魔鬼的居所,大自然的雕塑台,吹着坦坦荡荡的野风,就会吹掉心中所有的捆绑。"
敦煌曾是东西方交流的节点,极盛时期这里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佛音远扬,丝路遗风
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极尽唯美之能事,灯光特效,演绎着华彩的色调,无一不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打铁花抛洒着热情,衬托着这里的威仪,展现着丝绸之路的辉煌气象。
敦煌百姓在古老的传说和信仰里生活,大佛面前,人小如草芥,那么多的际遇烦恼,仿佛佛祖的浅浅一笑都能化解。
夜晚,这里琼楼玉宇,车水马龙,散发着现代化城市的迷人气息,仿佛还是盛唐时期的敦煌,汇聚着来自长安的气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热闹。
敦煌夜晚,人影幢幢的街头,沉默地在大街小巷走着,仿佛每个人与敦煌都是久别重逢。
没有敦煌,何必远方。打包好情绪,趁年轻,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