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阵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要派军队去征伐颛臾了,冉有和季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冉求啊,你咋不劝谏呢?颛臾以往是周朝负责主持东蒙祭祀的小国,而今臣属于鲁国,为什么还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康子想去打,我和仲由劝不住。孔子说,冉求啊!周任(周朝史官)说,尽力辅佐,干不好就辞职。遇到危险也不帮一下;看见要倒了,也不扶一把;如此这般,要那么多宰相(大臣)干什么用呢?说劝不住,是你们的过错。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毁在盒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的颛臾城墙坚固,离费邑很近,而今不把它收了,今后,可能会成为后患。孔子说,冉求啊!君子痛恨那些想得到却又掩饰自己真实目的的人。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担心封地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心贫穷,而担心境内不安宁。财富分配均匀了,百姓不觉得贫穷。彼此和睦相处,亲情就不觉得少。人民安定团结,国家就不会被颠覆。都这样的话,边远地区的人不归服,还可以通过文明行为吸引他们。他们只要来了,就好安顿他们了。现在,你们辅佐季康子的状况是:边远地区的人不来归服;国家分崩离析不团结,而此时,季康子还想在国内动武。这说明季康子关心的不是颛臾,而是鲁国的江山社稷。
孔子以为,季康子对颛臾动武的目的是借口,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江山社稷。
在孔子看来,均、和、安是罢兵息武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