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原创作者为戴德文,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出处。
想要消除「学习焦虑」,首先弄清楚,这种焦虑到底是从何而来。
我们的认知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
3、知道自己知道 。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
我目前的认知状况大概是:刚刚脱离了第一阶段,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随着学习面的逐渐扩展,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不知道”,越发感到自己的无知。能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当然是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因学习而发现自己的无知,又因对“无知”的恐惧而渴望更多的学习,这种恶性循环常常容易使我陷入一种「学习焦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陷入这种焦虑呢?又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缓解直至消除这种「学习焦虑」呢?
结合自己的践行与思考,我觉得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少即是多
产生学习焦虑的首要原因很可能是:
你太贪婪了。
如今是知识迭代速度「分」新「秒」异的高速信息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研究报告、实验结果等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各种「最新行业趋势」让我们应接不暇。如果我们不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不主动去鉴别、过滤所接收的信息,我们就很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焦虑:接收的信息越多,我们似乎越发“贪婪”——越渴望获取更多的信息,以此带来一种学习的“安全感”(我曾经还以此为话题写过一篇小文《不要再用“喜欢学习”来麻痹自己了》)。
这里,我们可能混淆了两个概念:信息和知识。
如今确实是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却不是“知识大爆炸”。
“信息”中有大量繁杂、冗余、无用的东西,很多具有“时效性”,如娱乐八卦、政治丑闻等,它们对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知识”应是有“繁殖能力”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知识A”而产生了对“知识B”的新认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所以,不要把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等同于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不要一昧地追求“大量输入”,而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学习那些重要的「最少必要知识」,以服务自己的目标。
二、盯紧自己的目标
从2016年掀起的“内容创业”大潮开始,“学习”、“成长”便成了最热最火的流行关键词。一大堆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便发起了疯狂的学习宣传攻势,各种以“学习”“成长”之名的互联网广告层出不穷,疯狂地收割着我们宝贵的注意力的同时,也疯狂地“侵蚀着”我们的钱包。
时代变幻莫测,工作之余多学习一项新技能当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不能因“学习热”而火急火燎地随大流、凑热闹,见一样学一样,什么都想学,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一昧从众学习,期望通过效仿别人走过的路来复制他们的成功是不现实的。盯紧自己的目标不断行动,才是最稳妥、最高效的学习策略。
如今很多广告为了吸引人,抓住各种人性的弱点,用五花八门的“标题党”来包装、宣传各种“微课”、培训,什么“月入x万,我只做对了这一件事”、“学会了这项技能,你便可以实现逆袭”等等,题目看起来往往很诱人,但课程内容往往没有什么创新,很多其实只是“炒冷饭”。英语、编程、演讲、写作、营销……它们也许都很重要,但对于当下的你来说它们却未必是最重要的,所以要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们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加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不仅要知道自己当下的目标,还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持续地与自己“死磕”,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三、打一场「持久战」
学习更像是一个不断地打倒昨日的“无知的自己”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它的时间轴还要贯穿人的一生。
打倒“昨日的我”确实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正因为它有困难,所以才更有去做的价值。
我曾经也受了应试教育的“毒害”,天真地以为毕业后就可以从此不再看书、学习了,因此也虚度了好几年的光阴。想来甚是惭愧。
今年年初我看了本“被许多人低估、同时也被很多学习牛人推荐”的书:查理-芒格先生的演讲合集《穷查理宝典》。
按照世人的一般认识,一个人只要赚到了一些钱(数量因人而异),那么他就可以过上享乐、安逸的日子了,还何必那么苦、那么累地去学习折腾呢?
而查理先生却不是。
当我了解了他的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时,我完全被震憾到了:不仅是他那富可敌国的个人财富,更是他那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他如今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虽然早已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依然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反思。
他的这种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求知精神,确实是我们平凡的世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也让我这种曾经自以为是的“初阶学习者”备感汗颜,无地自容。
他是一名伟大的“终身学习者”,同时也是一名伟大的践行者——用一生的行动去践行他所倡导的“普世智慧”。他一生都奋战在学习的战场上,从未离场,也从不投降。
查理-芒格先生深居简出,为人低调,很少在媒体面前露脸,也很少“好为人师”地到处演说,而是一直在默默行动。
四、立刻行动!
杨绛先生曾说:
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想把这句话改成:
你的问题主要是行动太少而想得太多。
因此,我认为应对学习焦虑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立刻行动起来。
我最近在啃一本日文原版书,石田淳(いしたじゅん)的《人生を変える行動科学セルフマネジメント》。书名直译过来是“改变人生的自我管理行动科学”,中译本的书名是《从行动开始》。作者提出很多方法教我们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如何快速开始行动,但最核心的观点其实只有一个:
不要只停留在想,而是要立刻开始行动!
我们平时不知不觉间就会这样思考:
- 万一做不好怎么办?
- 我到底应该要不要做?
- 其实我也想像他们那样的,可是……
- 我想改变自己,但我又怕自己做不到。
- 如果我也有像他们那样坚强的意志力就好了……
- 那么多东西想要学,不知道要从学习哪个开始。
- 其实道理我也懂,就是坚持不来……
以上这些看似是在分析问题,其实是在步入了一种思维误区,开始不断地纠结,开始钻牛角尖。结果就是:想越多越纠结,越纠结就越焦虑,越焦虑又越容易纠结。
所以,与其花时间去纠结,不如先迅速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思考和调整。我们不可能一次就把事情全部做好,更不可能做到完美,有很多问题往往是在真正行动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和纠正。如今风靡全球的苹果产品也并非是在一两年就研发出来的,苹果公司也曾经生产过一些不为人知的“垃圾产品”,后来通过不断地调整方向和策略,不断地更新迭代,才有了今天这些令人赞叹的产品。
如果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要立刻行动起来。
拿我来举个例子。我对日语很感兴趣,我也想快速掌握它,但我目前的日语水平并不高,连张拿得出手的等级证书都还没有,但这并不妨碍我去看日语新闻、啃日文书。我不必非要等到通过了能力考试、等到掌握了多少的词汇量,才开始下决心去看原版书、听NHK。刚开始的过程当然比较痛苦,这是必经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就结合上下文就猜,猜不出就查辞典,再不行就查语法书、上网google。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于其花大量时间去搜集什么学习捷径,或者到处问人“应该怎么学”、“学不好怎么办”,还不如用这种踏踏实实的“笨方法”先把语言用起来,先行动起来再说。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为了更好地消除“学习焦虑”,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 少即是多。
- 盯紧自己的目标。
- 打一场「持久战」。
- 立刻行动!
消除“学习焦虑”,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减少负能量所带给我们的自我消耗和阻力,从而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认知水平,从「知道自己不知道」上升到「知道自己知道」,直至将来达到「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高手水平。
往期文章浏览:
为什么说群聊是一种低效的社交?
“学霸”养成方法论
讲真,活着就应该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