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教育【读《论语》有感】

文/美峰  2019.7.13

今天读《论语》,突然想到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出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更重要的则是先育人,在教书,如此之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这样写到: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则论语是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感悟:从这则论语的大意来看,孔子对他的弟子的要求,就是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首先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其次是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孔子要求弟子首先做到孝敬父母,顺从师长,这是对弟子的基本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符合孔子的“孝”的教育。其次要求弟子谨言慎行,诚实守信,这也是对弟子道德行为的要求。最后才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文化知识。

从论语中感悟到,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放在了第一位,而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了第二位。这和现在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提倡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教师的职业要求,育人教育。

如此之教育,才是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育的过程,就是陪同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只有一个人的品德好,道德行为正确,再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家庭、社会服务,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如今有些教育,唯分数第一,唯分数重要,再这样的教育下,就培养出来了高分低能儿,高分品德败坏的人,纵使文化程度极高,最终也许只能是危害社会,影响家庭和谐。

从某个角度讲,教育就应该像孔子所说,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把知识放在第二位,也许只有这样,才真正体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的本质。

如此之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