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然
清晨的地铁车厢,总拥挤着匆忙的上班族。如果你稍微留下心,便发现这些上班族的背包比以往有些沉重。原来,这份沉重里装着生活的奔忙与坚持——一份精心准备的午饭。
如按材质分类,盛饭的饭盒有不锈钢的,耐用、保温,不易破损;有玻璃的,环保无毒,耐高温,可微波加热,但较重易碎; 有塑料的,轻便,实惠,款式多样,PP材质还可微波加热;还有陶瓷的,外观精美,环保健康,但较重易碎,一般不具保温功能。
这些饭盒的功能可谓五花八门,有多层的:可分装主食、菜肴和汤以防串味;有真空的,具良好的保温效果;有电热或自热的,内置加热装置,可轻松实现"热饭自由"。但此类产品尚属少见,且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最近几年,由于大环境原因,上班带饭族确实增加许多。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数据支撑。
从平台数据与媒体报道看,外卖行业增速连续放缓,基至出现销量下滑的趋势,尤其最近两年较为明显。这跟当前底迷的经济环境,与人们对饮食安全的关注有很大的关系。
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为节省开支,大家纷纷选择带饭上班这种既俭省又安全环保的模式就不足为奇了。
带饭既是省钱手段,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潮。
因注重控制热量的摄入,带饭对健康的影响也较正面。
你甚至可以想象,在微波炉已成事实上的“社交中心”,那种交头接耳人头攒动的场景,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饭菜香与八卦声,这也成了打工者难得的喘息时刻。而茶水间里的常态是:同事A问同事B:“你今天带了啥?闻着真香。”
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一顿饭时间,彼此分享各自美食,从而增进情感交流与默契,让微波炉旁的短暂相聚成为忙碌日常里温暖的慰藉。
而自带的饭菜,因食材由自己或家人亲自挑选,味道极贴合自己味口,吃起来便更香。况且,这些从原料到烧制都可控的饭菜,安全方面也放心。
相比于自家做的饭菜,外卖食品有着更严重的安全隐患——你既不清楚后厨卫生状况,食材的新鲜度以及油盐量的把控都一无所知,更别说添加剂预制菜地沟油的问题。
与此相比,自带的饭菜吃起来更健康。
如今,人们已不再盲目追求“精致感”,而是更看重自身“实际需求”,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可与老辈带饭的传统混为一谈——年轻人正重新定义“慢”的价值。
这不禁使我联想起以往一段打工经历。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就像没头苍蝇,在陌生的城市茫无头绪乱闯一气。好不容易找了个在书市看摊的工作,因中午没空外出吃饭(主要也由于经济拮据)许多像我这样的打工人,都用保温瓶装上早晨做的饭菜作为午饭。我带的饭菜相当简单,素菜是下班路过菜场买的,有时是一根黄瓜两只辣椒,有时是几棵青菜一撮金针茹,再买两枚鸡蛋,或割上二两肉,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中饭了。
现在年轻人上班,就不及我那时艰苦了,她们甚至连菜也不会买,就更别提自己洗切烧制了。
如今女儿上班,也时兴带饭。只是从食材到烹饪,已无需劳烦她亲自动手,一切都由我们全包了。我们夫妻分工很明确:一人买菜,一人做饭;我负责洗好切好,妻子负责精心的烹制。
我家经常的生活场景是——妈妈对女儿说:“你最近好像瘦了,记得多吃两块肉。”
其实,这些细碎的日常,正传达着清晰的信号——带饭上班的人,真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