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收时节,秋意浓郁,薄雾轻纱似的笼罩着大地,阵阵秋风吹落片片树叶,落叶纷飞,随风舞动。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他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这不,11月23日,泉溪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带着他们的热情,就走进了学校现代水稻实践基地——高氏农场,开启了秋收田园研学之旅,切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高氏农场的“现代水稻实践基地”是我校校外“三大学农”基地之一。同学们虽常来基地参观、体验,但收割稻谷却还是第一次,为了能让大家高效、安全地参与实践,活动前期,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家长资源对孩子们进行了细致地培训。
瞧,五(2)班同学在杨老师的引导下,还分组进行了“陆地演练”,看他们那认真的模样,俨然就是一个个“割稻小能手”。
一路上同学们欢声笑语,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谁收割过稻谷?等会下田时,自己要怎样大显身手?……不知不觉已经到达目的地,眼前出现了一大片金黄的稻田,颗粒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后面映衬着远处的高山,别具一番风韵。
赢穗压弯三尺杆,黄芒布满埂棋间。首先下田的是我们可敬可亲的老师们,平时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劳动中更是争先恐后,毫不懈怠,各个都是干活能手,他们亲手触摸着稻穗,用心感受着此次活动背后的深远意义,用心才能开心,投入才能深入,付出才能杰出。老师的身体力行,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相信在这些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别看我们是新手,但干起活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左手抓稻,右手握镰刀,刀口向下斜,手起刀落……”,出发前老师所讲的割稻要领在实际操作中可真是一大法宝。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你割、我捆,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即使衣裤上沾满了泥巴,脸上满是汗水;即使手上被稻叶划出了一道道划痕,我们仍然坚持着。转眼间,一大片稻田只留下了一个个稻草根,再看看那遍地堆着的“战利品”,大家都绽放着舒心的笑容。这是一种体力的锻炼,一种情感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有汗水、有诗情、有合作、有喜悦,更重要的是能让大家领悟到耕耘与呵护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紧接着,同学们在农场工作人员和老师地指导下,继续体验起了传统“打谷”。传统“打谷”需要用到打谷桶、蔑、短木梯,现今已很少见到。“以前割稻谷的时候,很多人家一起打谷,那打谷声‘乒乒乓乓’,声势可壮观了。”农场老人向同学们介绍到。
打谷可是技术活,光有蛮力可不行。胡老师向同学们边演示边讲解了动作要领,大家学得有模有样,一个个手握亲自割下的稻穗来到打谷桶前尝试。当看到金黄的稻谷从稻穗上打落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满脸的兴奋之色。
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离我们已渐行渐远,甚至出现了断层,但正是通过这样的体验,同学们对先辈的生产状况有了些了解,进而激发起孩子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而后,部分同学将打落的稻谷拿到基地工作房进行“风谷”。“风谷”需要用到另一件农具——风车。风车是一种木质农具,通过人工手摇产生的风把掺杂在谷子里的瘪谷、秕谷、草絮等杂质过滤。简单说风车就是一种净谷机,把新收的谷粒变得干净。
本次秋收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中传承农耕文化,体味收获的幸福,领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更好地落实光盘行动。正如五(1)班王同学说得“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农田劳动,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割稻打谷,不仅体验秋收的乐趣,更感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今后我一定珍惜每一颗粮食。”我们坚信:通过这样的田园研学活动,对同学们的学习技能、情感教育、德育熏陶等方面的锻炼都是意义重大的,期待下次的旅行!
最后,衷心感谢高氏农场的高跃平书记。正是他对泉溪小学教育的大力支持,为学生提供学农实践平台,同学们才能走出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