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刷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北大留美硕士发万字长文控诉其父母的“控制与伤害”。
一位昔日的高考状元、北大学士、留美硕士,在文章中控诉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肆意操控”,行文间,言辞激烈,他认为是父母长久以来的过度干预导致自己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缺乏自信和幸福感,并表示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
有人读后表示感同身受,父母包办了一切、孩子缺乏独立人格,现在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父母的关爱最终演变成孩子眼中的“控制”,关爱与控制的界限在哪儿?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
02
我们大多数父母把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而不是把他看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有血有肉的人。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生出来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他的一切都是属于我的,包括他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任何一切都应该由我们父母来掌控。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有太强烈的占有欲,想把孩子牢牢的拽在手里,从来不去聆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只是用我们的情感去代替孩子的情感,用我们的决定代替孩子的决定。带有占有观念的父母或许表面上很爱孩子,但实际上这只是体现出父母自私的一面。
03
孩子的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完全真正属于过父母,它们受父母的影响,但是不属于父母。
纪伯伦有这样一首论孩子的诗: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上了那静止的弓。
既然孩子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里”,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爱”和“自由”,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发展自己,成为“生命为自己渴望的儿女”,活出天赋的自我。
04
有的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甚至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大学生不会剥鸡蛋被嘲笑,大学生不会系鞋带被急得跳脚,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只能来回穿穿过的衣服……为什么?我们父母想过没有?是谁塑造了这些高材低能儿?是谁让我们的孩子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05
我们可以爱孩子,给他们指导,给他们建议,但是我们不能去操控他们,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我们需要尊重我们的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
我们需要放开我们的双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那人生百态,世间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