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个三两日,又到了中国人特别“悲喜两重天”的节日,今日落下闲空就且谈谈中国的清明节,谈谈我对清明节或者对于节日引发的乡愁。
不管是近年来国家拟定的法定节假日,还是未冠以法定的节日,中国大部分的节日,对于喜欢喜庆、尊重习俗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可言欢的喜悦。那么多个节日也就只有清明给人是一种说不出的抑郁感。
近期关注微博查看很久以前收藏韩国对中国端午节的申遗的文章。不自觉就想起中国这浓郁的节日情。老辈人常说现在的年轻人外国“崇洋媚外”的情节太严重,导致中国很多习俗味重的节硬是过成了洋节,春节你在干什么?买!五一在干什么?买!国庆节在干什么?买!各种海外购,各种出国游。也就清明节外国人没有染指,也不敢染指,这样说来,似乎把清明节说得重要且“庄重、严肃”对于清明节最浅出的的理解是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绝”这诗句。当年读书年代念这诗脑海想什么节日啊路上的行人都能走没了?这么多年理解生离死别、地狱人间、阴阳永别才渐渐明白当年杜牧写这诗句的悲冷。找找百度对清明的出处是古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1]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看看一个清明节就把中国人伟大的情怀表露无遗。
清明节这还真不是简单的节日!年少每当清明节家里的祖辈,带上饭,带上酒、带上家禽,走过一个个的山头祭拜祖先。以前每年我都参与祭拜,只是偏偏年少不懂事,每年都是要问祖父坟里人是谁,今年刚知,明年却又不争气的忘了,这时便吵嚷嚷的又去问祖父,祖父每年都会极耐心的一遍又遍的告诉我们,直到有一次祖父说,“你们记不清楚上辈人是因为上辈人和你们的关系“稀薄”,有一天我埋在里头了,你是不是也还不知道这个是你祖父的坟头?”心里一阵悲凉而过!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问祖父关于坟头的事了。就这样这个节日在我心里定了个很悲凉的基调。
起止今年我已经有将近5个年头没有回家过清明节了,很小的时候交通不便,千山万水都愿意和大人奔波在旅途中,如今中国的高铁每小时时速达到300公里,我都没有空没有勇气回去再看看那些年一直跪拜的坟头和满头白发,沟壑横生的老辈人。每年清明节我常会想起祖父说找不到他坟头的那句话,心中的恐惧越发深刻,因为好在岁月待我还好,祖父、祖母还健在,只是终究有一天岁月会带来一些我不得不面对的东西,只是,我真怕有一天,这样不堪的日子让我真的印证了祖父的那句话。但愿,时光你慢些,这一年一年的清明节让我的惆怅晚一些到来。
读书年代,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具体情节很多是想不起来了,大致是法国在被外来者入侵后,很多语言要被入侵者同化,一个小教室里最后的一堂法语课的情节。情节倒不是记得很深刻;反而是老师在分析文章不可名状的忧郁感触动我。年少对这种感情没有什么不适合感;外来文化的冲击,新青年的跟风,让很多中国博大精深的节日文化受到冲击,中国的奋青如若连自己的文化都没有好好守护,做为一名中国人实在愧对祖先列祖。在临近4月4日的清明节写下这些话也算是告诫自己走得再远也要记得遵从祖训,莫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