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公园里,小朋友拿着可以甩出泡泡的玩具,欢快地绕圈,随着小女孩的跑动,一个长型的大泡泡在她身后形成。阳光下,泡泡散开来,映照着她的天真浪漫。
在她身边的,是她爸爸,满脸笑意地看着孩子。只听他尽量温柔地和小朋友说,“来,爸爸教你怎么玩”,小孩子明显没懂,仍兀自玩耍。他便又重复了一遍,小女孩才递过玩具。得逞的大人,煞有其事地把玩具蘸上泡泡液,学着小孩小步跑着,只见一个泡泡慢慢在身后形成,砰!还没成型,泡沫就消失在空气里。
我想,他不过是以教小朋友玩做掩饰,以隐藏自己那颗蠢蠢欲动的童心。有个朋友也曾说,他买给孩子的玩具,回家自己玩得比孩子还起劲。
是吧,长大后,想幼稚,都需要有借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王子》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是个孩子,只是他们忘了。可或许,很多人并没忘,不过是不敢表现出来。几米在《角色互换》里,是这样写的:
今天来玩个不一样的游戏,
你当爸爸,我当宝宝。
你推着我走进公园,
我咬着奶嘴,故作天真。
我哇哇哭闹,你严厉叫骂。
路人依旧赞美你的可爱,
谴责我的荒谬。
他们忘了我们的约定,
今天我是宝宝,你是爸爸。
看吧,人们对小孩子的包容度远大于大人。小孩子故作成熟,仍然可爱,可大人,特别是为人父母后,很容易就被强迫贴上了“成熟稳重”的标签,再不敢随意“童真”。但他们的心里,仍住着一个小孩。
如果,有一天你爸爸说要教你玩什么,即使你比他更熟悉,也请你好心借他,陪他玩一下。哦,不对,或许你也已经过了肆无忌惮幼稚的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