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爆款文章《月入十万,我是如何做到的?》《三年,工资翻五倍的秘诀》,如此等等。
这些“斜杠青年”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单靠文章本身微薄的打赏,根本不可能实现那么可观的收入,甚至糊口都很难,真正能为他们赢得收入的无非就是靠分答、值乎等付费问答平台营收,靠自己打造的“时间管理”等各类吸引眼球的课程营收,以及到各地进行演讲,赚出场费。
写几年微信,并把微信运营到数万或者数十万粉丝,真的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他们通过收费的方式传播个人珍贵的经验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周围还有更多免费的内容异常珍贵,同时也因为免费而不被我们重视。
其实,免费并非廉价,而是无价。
1
上周五,海淀作协举办了一次公益的报告文学讲座,这次讲座是完全免费的,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王贤根先生主讲。
从上午9:30-12:00,整整两个半小时,我的神经一直是紧绷的。即便我的手机、kindle都放在桌子上,我却一下都没有碰,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半小时里,王贤根先生一句废话没讲,虽然讲了很多“情怀”,却依然是满满的干货。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听到前辈毫无保留地传授亲身的写作经验和心得,是多么难得又多么珍贵的事!
只可惜,海淀作协一共一百二十余人,到场听讲座的只有1/6。
我只能为没来的那100人感到惋惜。他们错过了一次饕餮的知识大餐,也错过一次饕餮的精神大餐。
我想,如果开课前,通知大家需要付50块钱报名费,或许能来50人。
2
两个月前,我在采访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我很大启发,他说:“公益并不代表免费。”
他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蒙,收费还叫公益吗?
周子书马上解释,“因为免费的东西从来都不被人们重视,适当地收费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哪怕收很低的费用。”
没错,在我们心里,免费=廉价=丝毫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如此轻松就能获得的东西,有什么好值得珍惜的?
在地瓜社区,我就发现免费的公共设施几乎无人使用,反而收费的项目备受欢迎。
地瓜社区是什么?是小区地下室改造的社区活动中心,这个500平米的地下空间有免费的公共客厅,还有咖啡厅、图书馆、理发厅、健身馆、小型电影院、儿童乐高游乐园、3D打印体验厅,以及各种付费的时租房。
地瓜社区就在我家楼下,我经常去免费的公共客厅里坐,有时候约人采访,有时候随便看看书。虽然是“公共客厅”,其实极其安静,无人打扰。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去各种消费的房间里休闲娱乐去了。
免费的地方为什么没人来?一类人是不好意思天天来,或者不好意思没完没了地占着座位;另一类人是觉得不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吗,什么其他设施也没有,干坐着干嘛。
殊不知,地瓜社区设计这个公共客厅的意义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如果你家里没地方工作可以来这这里工作,如果家里没有很多书籍,可以来这里看书,多好的地方,却因为免费而不被珍惜。
或许,收个30块钱月租,公共客厅每天能爆棚。
3
我不是鼓励收费。我只是为大把的珍贵的免费资源被活生生浪费掉而感到惋惜。就好比我们做好了一锅米饭,还没开饭,就全被倒掉了一样。
许多年前就有过这样一篇文章,阳光免费、空气免费,难道它们不珍贵吗?
免费是件好事,却被人们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