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人们说,老年人的想法就是人生终极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常常向老年人去学习,要有一个平常心。
我觉得这都没错,但我自己认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有一颗年轻的心,要有试错的胆量,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要关注过程,但也要关注结果。
我们向老年人学习,不是要把自己变成老年人,甚至变得无欲无求,而是要明白,自己到老了很可能会是怎么样的状态,那一方面要珍惜当下的年轻,另一方面也要学会以同理心去看待老年人对事物的评价。最后现在追求的事物如果真到自己老去之时,都没一丁点作为谈资的意义,那我觉得,还是能放下就放下吧。
拜伦法则是指:当你将一项工作全权交给一个信任的员工处理时,就要做到不插手,不插嘴,决策权交给他,责任也要交给他。对于拜伦法则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用人不疑。而对于拜伦法则,在使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对待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既然决定授权给下属,最应该避免的事情就是两个人意见相同时,听你的,两个人意见不同时,就听我的了。这不叫授权,这叫受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项目成了什么都好说,如果项目没有办成,领导是肯定会责怪下属的。
二是:既然是用人不疑,那选人时就必须要慎重。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一个项目想交给下属,最好在正式授权之前问问他关于这个项目的想法和思路,具体听听他的想法。
三是:授权给下属了,你也绝对不是成为了“甩手掌柜”了。对于这个项目还是要有定期的汇报,尤其是下属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下属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考验管理者的方法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下属感觉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你们两个共同想出来了的,而不是领导直接下达的。
四是:对于责任,领导决不能说:你放手干吧,失败了责任我来承担。也不能说:全部授权给你,成了算你的,失败你承担全部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失败的时候,领导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到,领导即是他的后盾,也能给他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多元思维模型)
首先需要做职业与模型的连接,将模型要素迁移至本职业的运用场景中。
以演奏家模型为例:
1.作品思维:身在企业难免被动式工作,演奏者模型首先可以帮助我建立作品思维,因为我们都需要为某一群体(学员/听众)呈现作品(培训项目/演奏曲目),化被动为主动。
2.结果想象:设计培训项目时,需像演奏家呈现作品一样,预想培训项目的呈现效果。要求清晰具体(场地布置、音乐效果等),有兴奋点(掌声、赞誉等),从而激发热情。
3.孤立问题(关键点):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项目实施前要进行培训流程评估,找到影响项目效果的“关键点”,比如测试培训设备(电脑),并准备应急方案(应急电脑)。
4.明确指令:培训项目执行需要团队协作,项目方案要和团队反复沟通演练,确保成员认知同频,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够按照预设方案,快速行动。
5.熟悉工具:演奏家创造作品需要熟悉钢琴、双手、身体发力系统等,而培训项目离不开老师、学员和场地,这些主体延伸出来的工具,都需要做好对应熟悉与管理。
6.第三方反馈:培训项目设计完成后,也可以如同演奏家正式表演之前的预演一样,设置培训演练环节,收集第三方意见进行“排雷”。
对我来说,演奏家模型特别适合做项目实施前管理。每个模型都有差异属性和解决问题边界,多模型习得,可形成组合打法,运用不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