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故发生在五月初,从厦门归来的一次骑行,距离一百多公里,五十公里期待,五十公里挣扎。
中午十二点半,告别朋友,就风风火火地上路了。对于陌生的地方,路总是需要慢慢寻,看着地图判断接下来的路程。出了城区,宽阔的道路上大多时候很安静。于是,不停歇地风驰而过。我的目标是沿着海岸线绕行回去,对于接下来路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和想法,充满信心和期待。
在一座高架桥下遇到了两个骑车的中年人,寒暄过后,知是前往大嶝岛,他们问“也是去大嶝岛?”,我说“回泉州”,“泉州啊,挺远的吧,那要加油了”,道别,左拐,继续出发,在这条路上遇到同样骑行的人也是难得,之后再也没有遇到。
一条陌生的路,只有在踩下第一脚时才会慢慢变得熟悉,才会坚持走下去,有时候自己知道这条路不可能回头,也不可能再走第二次,所以才会想尽可能地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
沿着靠海最近的一条路行驶着,始终看不到海。离开翔安区后第一站到了石井镇,还没进入镇中心区,我就停在了路边一棵树下,路边还有一座小庙,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大多是劳作的人,年老的人居多,有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我来的方向来,不知道是去还是归,这里的速度很慢,眼前的人皮肤黝黑褶皱,黑的发亮,沟壑明显,这是同样停在这棵树下的一个老妇人,又或许她就是这棵树,长在某个地方,为着某些人的停留。五月的阳光已经开始炎热,还要继续赶路,说是赶路,是想早些看到海。于是,奋力向前,汗水透过皮肤衣,又蒸发。
沿着沿海大通道进入水头镇,然后向晋江的海岸线驶去。虽然充满着期待,身体的疲惫总会影响着心的选择,有时候会想直接拐回国道早点回去,毕竟那条路还有很长。人一旦走了很长路还没达到目标的时候就很容易丧气吧。好在这种想法还没占据着主导权。还是往前骑去了,只是休息的次数明显增加了。
看着天边,太阳快要接近地平线了,我还没有到达所谓的海边,心里很是失落,在想要不要改变路线,看时间后,改路线势在必行,于是,停下来看地图,惊喜地发现离海边已经不远了,只要从东升路,拐到沿海大通道就可以了,于是告诉自己,必须到达,就算只是一小段也好,看完就马上改变路线,黄昏日落之时,会削弱一些精神力量,夜晚来临之时,会带来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就想早早归去。
最终到达的地方,所看到风景也并没有失望,很好看,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海堤之下,潮水涌动,水上夕阳倒影浮动,不远处一根根杆子整齐地排列着,这里大概是滩涂,这时是涨潮吧。除了视觉能感受以外,嗅觉,听觉和皮肤的触觉都可以同时感受这一刻,汗水恰好做个见证,随海风蒸发停留片刻。
真想沿着这条路一直骑下去,但是不得不做个改变了,看看地图,沿着龙英路,穿过英林镇、龙湖镇进入石狮市区,再由西环路到石泉路进入晋江,离泉州就很近了,并且估计可以在天完全黑之前进入石狮市,不用在天黑还在这些偏僻的路上。虽然看起来路比较近,但是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定以后,就开始向这条路线的入口驶去。上车之后,总在叹息自己准备不足,使本来可以完美的路线变成了遗憾。
接下来的路程是最煎熬的,不能沿着自己最想要的路线前进,但是还要前进。这时的体力已经所剩无几了,这种感知好像只会在这个时候最为明显,体力充沛的时候,大概也是觉得不用在意吧,也不会去想知道自己可以撑多远的这种问题。当身体有种掏空的感觉的时候,心灵的各种情绪就会涌出来,就像封印的法力渐渐消失,妖怪逐渐从裂缝中跑出来,先是出来一些小妖怪,大妖怪蠢蠢欲动,渐渐地各种妖怪横行肆虐于心间。
当我骑到石狮市郊区的时候,膝盖酸痛的感觉已经很明显,肚子也饿极了,于是找了一家小吃店先填饱肚子再说。在这之前,半路上我想过放弃,找辆大巴,然后坐上去,也想半路上找个城镇过夜,第二天再上路,每次总是告诉自己再撑一会儿,如果就这样放弃,似乎别的事情也不可能会去坚持了。
吃完,继续上路,骑不动的时候就走着推,实在太累了就坐在路边喝口水,就这样慢慢地到了晋江,到了晋江似乎又有一股劲上来了,看完路线就使劲蹬踏,结果由于精神不够集中迷了路,只好换一条路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经过和平中路,路过晋江机场,继续往上右拐经阳光路进入鞋都路,最后拐入刺桐大桥回到了泉州,一路上走走停停,在历经了九个多小时,一百余公里回到了这儿,回到这里,觉得喧嚣竟然也可以这样温暖。从刺桐大桥下来走了高架路,有种行驶在空中的感觉,以不同的视角看到了这条熟悉的街道,街上的路灯格外地明亮,像是和我拥抱,说“回来了就好”或是“欢迎归来”,归来,觉得这个词太妙了,本身就带着一种阳光,这个词不仅可以感觉到,也可以看得到。这是的自己,就像在外漂泊很久回到家的,可以安心地、温暖地休息。
有时候无法预知自己是否做好准备,无法预知未来是怎样的改变,在迈出第一步后,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改变和坚持,即使留有遗憾,但不能留下更多遗憾,特别是在自己能够掌握的事情上。
我想以后我还会不断踏上不同的路,虽然独自一人,我还会毫不犹豫地迈出第一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