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本书读至少3遍,笔记不断添加
2,笔记分为:直接记录的笔记,反刍笔记(添加进原来的笔记中)
3,反复读的作用:发现第一遍阅读中的疏忽,发现精彩需要反复阅读
4,书不重要,笔记才更重要
5,笔记更需要反复阅读,欣赏的精彩片段,需要反复翻阅
才能够取其精华,消化成为自己的,让“有些都没用了”
6,学术刊物很重要(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读后做笔记,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严谨:记录严谨、出处严谨)
7,大量阅读:
钱钟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十五世纪~二十世纪—>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
一部一部细读,勤勤谨谨笔记
8,笔记:【心得】
前后相互印证参考、融会贯通——注重关联、记下书目、记录评语议论
每一篇所读,都可形成“心得”
“日札”——读书心得
【相同观点:参见xxx;
相反观点:参见xxx;
类似观点:参见xxx;
关联观点:参见xxx】
9,很多看似“没用了”的内容,其实非常重要,触类旁通
钱钟书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的吗?”摘自&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10,能分门别类的时候,可以分门别类;否则不分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
11,起名:给自己的居室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可以征古引今,做一个有典故的人
12,例如:钱钟书先生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钱先生引用“容膝易安”的住所
13,大量日札
钱钟书日札:23册、2000多页、802则。
14,钱先生也有偷懒没写的日札,所以躲懒也不是一个文圣能避免的,不用过于苛求自己,随遇而行
摘自【不易理董者、多病意懒,没写出来】
15,遗产:这些所得所知,可以成为一份神圣的学问和遗产,费心费力,成就自己的同时,给别人留下一份礼物,可以让精神世界更高,留下基础可以接着向上。
西西心得:
1,阅读笔记更高的意义:传递自己的思想,让思考的结果发扬光大
2,坚持阅读很重要、日札更重要
3,让自己做的事不刻板,意义与有趣是自己赋予的,这样的阅读才有滋有味
4,日札:前后相互印证参考、融会贯通(注重关联、记下书目、记录评语议论)、心得、书反复读而摘、笔记反复读而刍、在笔记上修改笔记而得精华
阅读原文参考:&1-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