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刘丰老师讲座,他说我们平时跟外界发生的所有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投影源跟像的关系,我们每时每刻所接触认识的世界是由我们自己这个投影源决定的。
一切,都在投影源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当我们所看到感知到的外面一切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引起我们的愤怒、痛苦、焦虑、烦恼等等的人事物,都是外面的这个像,其核心本质,还是我们自己这个投影源投射出来的。
这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里所呈现的各种剧情、各种角色设定,都是按照设定好的剧本来的。
当我们觉得剧情不合理,引发我们的情绪不满时,只能重新编写剧本,不可能冲到电影屏幕面前手动进行设置,而这个剧本就是投影源。
我们每时每刻所呈现的各种剧情,包括头脑内部的,还有外部世界的,都是我们这个投影源决定的。
当把力量放在改造外面的像上,就像我们冲到屏幕面前去要改变电影剧情一样滑稽。
所以只有悟透这个原理本质,我们才慢慢的将抱怨指责埋怨别人的力量收回来,将焦点放在自身身上,因为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我之前工作中有特别看不顺眼的同事,一个大男人,做事婆婆妈妈,啰里啰嗦,如果顶撞几句还可能会委屈的掉眼泪;
在客户面前像个孙子似的点头哈腰,完全没有一点做老师的尊严,而如果对方是个快递员,他会瞬间调整成颐指气使的状态。
这是一段充满评判的话,是我从自己角度解读到的对方,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看不上,我不能接受一个人怎么能这么没骨气没尊严,一把年纪还动不动就委屈。
所以每次看到对方是这个样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火起,情绪不受控制,跟别人聊天时也会经常慷慨陈词的对对方进行一番点评。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投射”的概念,我们内在不被接纳理解允许的部分,一旦在外面的人事物上呈现出来,就特别容易激起我们一直深埋在内心深处不愿面对的创伤。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接受的对方或对方的行为,其实是我们无法面对接受那样的自己。
打个比方说明,从小被教导灌输我应该是聪明的孩子,我也觉得自己聪明,这样做同时意味着我压抑否认自己不聪明的地方。
于是,当我看到一个很笨的人时,他激起了我内在不想面对的部分,所以我特别不能接受笨的人,很容易让我没耐心,引发我的情绪。
高中时给孩子们做辅导时,就曾因对方的“笨”“不开窍”十分恼怒,如今想来方知当时的状态。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当我们只看到积极一面而否定消极的那一面,就会把那些不为我们接受允许的部分,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角落里,还要时不时承受着我们无意识的指责,始终不被看见。
当外界的人事物呈现出它时,便会唤醒假装沉睡的部分,引发出我们不愿面对的创伤面,就像伤疤被揭开一样,会引起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此说来,当我对某一类人或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时,就是一种自我投射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
其实他们的那些缺点不足,我们都有,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或不愿深入探究自己。
而不自觉的就去批评、否认、指责、评判、抱怨,让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别人的问题,而不知道问题的本质在自己,就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因为我们不断借由指责抱怨别人,无意识中也就在不断指责抱怨自己内在的小孩。
如果我们看不到我们对其他人事物的不顺眼,都是源自我们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允许,如果这个功课不修炼完成,这种情绪状态会一直伴随我们,操控奴隶着我们,并且越抗拒越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