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尊重与希望》读书会上,我们读到了关于改变的部分。
改变总是在发生,因为人生无常,因为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包括我们对于问题的定义,我们的目标成功的意义也会随着我们的咨询的发展而有所改变,每个人的经验和语言的表述都是暂时性的,有互动的对话,或者是新的行动的结果,就会有所变化啊,所以说我们在咨询当中通常的会用暂时性而非结论性的语言。
比如说来访者说,“我是一个特别失败的人,我们可以尝试给他转化成:“听你说起来,这些事情的发生,让你感觉到你似乎没有太多的改变的可能。”
当事人之所以来谈是希望改变的发生,并且能尽快的不再需要咨询的协助。这也让我感受到这可能是一位消费型来访者,即使说是游客型的,那么他也会抱着对于自己改变的期待,因为每个人都不想处于痛苦之中,都想能尽快的改变这个困境,只是说他现在还没有力量去面对,还没有办法去信任他的咨询师。
信任当事人是想要改变,有能力改变,以及会尽全力去做出改变。那么也就是说当事人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我们不要把来访者的事情背在自己身上,因为他是有能力并且也会尽全力去改变自己呀,资源都在他那里,只是说暂时被遮蔽覆盖了,处在困境中的他往往看到的是自己不想要的以及自己做不到的部分,那么有力量的有资源的部分呢,需要我们协助他去挖掘去展现,那么他就有力量继续前行去改变自己了。
咨询师的主要责任是去创造当事人对改变可能性的一种期待,从而带出当事人的希望感和乐观性。
一个人什么时候对于改变更有期待呢,那一定说这个改变对他而言是有益有价值的,这也让我想起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好奇三问:“那是什么让你想有这个改变呢?那这个改变发生以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吗?会给你带来什么呢?那具体的改变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的一些问话的探讨,可以让来访者在那个当下更多的跟自己在一起,可能他很多时候他也想改变,但他未必清楚这个改变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改变之后是什么样的,这样呢他就会对改变更有期待,然后也拥有更多的希望感和乐观性,不至于说一直困在困惑的困境当中而无力自拔。
咨询历程是帮助当时发现发展出其他的选择,以替代或改变目前不想要的行为模式,弹性与选择,让当事人在生活系统中拥有控制感。
焦点是一个赋能的学派,而这个能呢指的就是自尊自信和自我掌控感。这一部分就是让来访者用重新拥有生活的掌控感。但一个人特别焦虑,恐慌和紧张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失控的状态,觉得未来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样的一个状况,而自己做过的事情也会让自己否定自己内疚自责,所以说这样的一个失控的状态会让他觉得很恐慌不安。
如果他能够找到其他的选择,以替代当下不想要的状况,他有更多的路可以走,那么他就会重新拥有生活的控制感,可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重新把控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