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前的思考
我现在的状态:
一、工资低
原因:单位整体工资低
对策1:考职称相关证书
不仅能够在该单位提升薪资。更是提升个人能力,对抗未来风险的筹码。
对策2:考虑副业
着眼于兴趣爱好或行为习惯变现。比如:我习惯性深度思考,可以尝试把思考过程写下来,形成文章文案。
二、工作压力大
原因1:过于看重工作的重要性。
对策:回忆刚毕业时对待工作的状态→非工作时间不考虑工作内容,不怕错。错了又如何有领导呢。我一个月赚的工资是我辛苦付出应得的,如果辛苦付出后没有足够的工资,那是这单位薪酬设置不行,保障不了员工付出。
原因2:领导施压。
对策:换角度后再换回自身→凡事发生皆为利,她是为了自身工作(她比我担责大),增大控制减少损失,自然施压。
但她目的与我无关,按最低标准完成即可,切不可要求完美。参与,完成,放轻松,与我无关(如何呢,又能怎,最坏不过离职),不过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换个地方照样。
三、内耗迷茫
原因1:思考过多
对策:思考停不下来就用行动去宣泄。
例如:1.写出来,表达的过程中捋清思路。2.转移注意力,专注当下,去运动健身弹吉他收拾屋子。3.散步跑步,感受世界,与世界通感(人的本质是动物,脱离社会属性,回归自然,享受归属感)
原因2: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对策:
是什么: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每个人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体会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性格特点的变化,人生重大事件的影响,做决策最优先考虑的角度,逐渐认清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正是因为局限不全面,才构成了立体的人。
要什么:回忆最快乐的时光,想要的东西就藏在里面。例如:为了清晰目标的坚定奋斗,与亲朋好友一起游戏。或者干脆考虑不要什么,反义词就是想要的。比如:责任负担不那么重的工作。
做什么:从知道自己是什么,到逐步实现自己要的什么的过程,就是要做的事。最重要的是过程,行动力要强,要摆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完美主义。
我期望的样子:
一、有稳定对抗风险的能力
(1)存款
(2)社保等
(3)个人能力(专业…人脉等社会资源)
(4)身体健康状态
二、内核稳定
(1)着眼于自身
(2)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接纳
(3)独立决策能力
(4)目标明确且信念坚定
清楚自己要什么,不犹豫不徘徊,像朝着灯塔航行的船只一样有方向感。
三、快乐自洽
(1)能量满满:内在能量充沛,充满行动力,不会被虚无感消耗,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规划。
(2)专注自洽:专注于行动,内心和谐自洽,不被矛盾情绪拉扯,比如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的笃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