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努力做一个内核稳定的人

今天看了一个访谈,全过程没有提及如何成为一个内核稳定的人,但是看完之后,会让人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内核稳定的,并且想要成为内核稳定的人。

视频开头就直戳人心: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内核必定也是稳定的。人是如何从迷茫焦虑变得笃定自洽的呢?

整个采访中,击中我的一个词是:悲伤。

被采访者叫桂枝,算是比较成功的广告人。别人说她真好,什么都有了,她却觉得自己很悲伤。她说:太多事情值得我悲伤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不公平?为什么还战争?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难过?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你就很难过。

“悲伤”这个词击中了我。突然发现我现在除了很少感知到悲伤,也很少感知到快乐了。我变得很麻木,怠于思考。

这种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可能是当妈之后吧。

当妈之后,我对这个世界感知逐渐退化。

因为我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都在孩子身上。我努力给她爱,给她陪伴,给她尽可能周到的照顾,努力去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学习如何应对每天的状况,很多时候还会力不从心,结果也没有完全的尽如人意。

经历过迷茫和焦虑,也有过无助和祈祷。

喘息的缝隙,我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去麻痹自己。我想改变现状,却像一个深陷梦境的人,无力醒来。

今天,我被“悲伤”这个词击中,抖了一个激灵,想要重新审视自己,努力醒来,回归现实,重新追逐梦想。

我自诩喜欢读书,却读书甚少。我自诩喜欢写作,却鲜少提笔。我自诩内心丰富,却匮于表达。

从这篇文章开始,我要真正的醒来。去感知,去读书,去表达,去尝试,去追逐,去做有所成。

而要想做有所成,首先就要做一个内核稳定的人。

那么,什么是内核稳定?如何做到内核稳定?以下回答来自我的deepseek给我提供的信息(deepseek给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版)。

内核稳定”指的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状态的稳固性,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清晰的思想稳定的情绪坚定的行为准则。 

它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心理韧性”或“情绪稳定性”,表现为: 

1. **自我认知清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优势和局限,不被外界评价轻易动摇; 

2. **情绪调节能力**:面对压力、冲突或不确定性时,能理性应对而非被情绪裹挟; 

3. **目标导向性**:专注于长期目标,不易因短期干扰而迷失方向; 

4. **适应力强**:能灵活应对外界变化,但保持内在原则不轻易妥协。

如何成为一个内核稳定的人?

1. **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 **自我反思**:通过日记、冥想或心理咨询,定期梳理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 **接受不完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减少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落差带来的焦虑。 

  - **设定边界**:明确哪些事能接受、哪些不能,学会拒绝消耗精力的人或事。

2.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 **暂停反应**:在情绪爆发前,深呼吸或暂时离开现场,给自己冷静思考的时间。 

  - **理性分析**:用“事实-感受-行动”框架处理问题(例如:“发生了什么?我为何愤怒?如何解决?”)。 

  - **接纳情绪**:允许自己体验负面情绪,但避免沉溺其中(如:“我现在很难过,但这是正常的,我会处理好的”)。

3. **构建稳定的内在支持系统** 

  - **价值观锚定**:明确3-5条核心人生原则(如诚信、成长、家庭优先),以此作为决策依据。 

  - **持续学习**:通过阅读、课程或实践提升能力,增强应对问题的底气。 

  - **建立支持网络**:与能提供理性建议的朋友或导师保持联系,避免陷入孤立思维。

4. **训练专注力与抗干扰能力** 

  - **单任务模式**:减少多线程工作,专注于当下任务至少25分钟(如番茄工作法)。 

  - **信息断舍离**:控制社交媒体和新闻摄入,避免信息过载引发的焦虑。 

  - **长期视角**:遇到挫折时问自己:“这件事在3年后还重要吗?”以缓解短期压力。

5. **通过实践强化内核** 

  - **小挑战练习**:主动应对可控压力(如公开演讲、学习新技能),积累成功经验。 

  - **复盘总结**:每天花10分钟回顾决策过程,分析哪些行为符合/偏离了内在原则。 

  - **身体基础**:保持规律作息、运动和健康饮食,生理稳定是心理稳定的基石。

关键思维工具

- **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区分“可控”与“不可控”的事,只在前者上投入精力。 

- **成长型思维**:将失败视为反馈而非否定,例如:“这次没做好,但我学到了____”。 

- **反脆弱性**:像健身一样主动承受适度压力,逐步增强心理“肌肉”。

内核稳定并非天生特质,而是通过持续练习养成的习惯。

初期可能需刻意努力,但随着内在系统的完善,稳定会逐渐成为自然状态。

与君共勉。


一只爱读书的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