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寿“大烟贼”》
文/图 七品草民
“大烟贼”三个字是我的猜测,按方言读法应该是“da yan kei”。“大”与“烟”结合在一起并非指鸦片,而是强调嗜烟的程度,已经相当深了。“kei”查阅字典只有“剋”或“剋”,无论哪一个字,意思都不太匹配,“客”在方言里倒也读作“kei”,然而究竟不如“贼”更妙,受烟伤害甚深,我以为。这三个字是一个外号,一个嗜烟如命的人。
农村给人起外号,那是绝对象征意味,而且特点也是相当精准的,“大烟贼”时时烟不离嘴,直到人生最后一刻,也算是对得起这外号。
他年轻时爱种烟叶,可以卖点换油盐酱醋,后来种植少了,仅限于自给自足,就像每家每户菜园子的菜一样,除非吃不了才舍得卖掉。再后来,儿女掌家,便不再让种植了,一来想让他戒烟,二来可以多种些粮菜。
他倒也没烦气,在地头、沟边种七八颗,仍然够吞云吐雾一年。再后来,连地头这几颗都不能种了,老了种不动了。只剩下抽了,出口过大开销太重,买烟叶儿女又都限制。
他却能想出好办法。那时候,村里晚上隔三差五放电影,他第二天起早去“打扫战场”。在放电影广场,佝偻着背,再弯下腰,一步一挪,仔仔细细地“扫”遍广场,一步一瞄准别人抽剩的烟屁股,他可以捡一袋子,一个巴掌大的塑料袋,他的烟袋包子。然后,找个向阳的地方,搓碎烟屁股,挑出纸,剩下的都是烟丝。蓝金鹿、双鹿、大鸡、丰收、大前门、哈德门,乱七八糟,名烟荟萃。
那时候,烟还没有过滤嘴,每一支烟都是吸到手疼,也不舍得扔掉,中指食指夹不住了,拇指食指指尖捏住了再吸,捏不住了再扔。可想而知,那屁股得有多小,然而他却能集腋成裘,积少成多。
冠以“大烟贼”外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已不得知。他不再干农活,每天除了抽烟,心里不装什么事,抽着烟晒太阳,随时哄唱几句,拐杖在手中舞来转去,捋捋胡须,乐呵呵的。“大烟贼”86岁时去世的,村里人把在娘胎的十个月也算一岁,也就是87岁,在30多年前算是高寿吧。他一辈子抽烟,抽的是烟吗?应该是快乐。人活的是岁数吗?应该是知足。
(2020年1月8日 星期三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