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决定你的价格的最重要的究竟是啥呢?很多人也许都会说“成长”——只有成长才能不断增值。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需求。
人们出钱购买一个产品,是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而非产品的制作成本有多高。衡量我们该用多少钱来买的主要因素,实际上是我们的支付能力。
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最被需要的事情,那么你就是最被需要的,“最被需要的”实际上总是被高估——这是几乎永恒的现象。
感:生活中,无论是打工还是谈恋爱,如果你觉得成本决定价格,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的“不惜一切代价”去做事,结果努力了半天,很有可能老板不重用,恋爱谈不成,于是便造就了许多的“忧男怨女”。
回想一下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是不是常听到这样的话:天呐!我这么努力,我这么勤奋,可为什么这么惨? 也许这很无情,却是事实,这世界不需要你。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却又是问题“一不小心就被忘掉的最重要原则”。
而实际上,很可能这世界并不需要你。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所以,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成为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才会与这世界产生强联系,这个世界自然而然会更加重视他们。
人们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是指另外一个人。当我提到“换位思考”的时候,换位的对象,常常不是某个单个的人,而是指整个世界。
就好比,你给老板打工,如果你是给他打工里最有用的那个人,那你的收入、待遇,一定最终变成最高,跑不了。
你谈恋爱,对于对方来说,最终你是最有用的那个人(而不是肤浅地“觉得最重要”),那么对方不仅仅是“爱你”那么简单,TA一定最终变成“离不开你”,跑不了。
你做产品,对用户来说你的产品最有用,那么你的产品最终一定是最受欢迎的,跑不了。
你看看QQ、微信、支付宝就知道了,为什么它们移动端用户数量最多?因为对那些人来说,它们最有用么,就这么简单。
思:“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这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遇到的委屈,你也有过吧?
就好比我做亲子拓展活动,很多时候点滴细节都有考虑到,但最后很可能有些家长并不买账,因为这些多重的体验,很可能都只是自己想添加的砝码,而非用户的真正需求。
梁宁的产品思维课也提到,做服务或者产品都好,关键的是借助点线面体,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说白了,就是需求啥去做啥,这行动的唯一要求就是被需要。
行:好比写作、演讲,只有输出真正别人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有人关注点赞,一样的道理。
努力让自己成为被需要的人,让自己的服务成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这才是核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