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晴,无风,早晨:5:19分。
美好的一天从内心微笑开始。
内心微笑是一切烦恼的解药!
自省:
一、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今日事,今日毕。与其思前想后,还是执行最重要。
二、菩萨不是修成了菩萨才去帮助别人,而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修成了菩萨。
三、当我们不再急于求成的去做一个形式的时候,进步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每天的练习与感受给到自己的才是最扎实的。
《论语》114《乡党篇》疾,君视之:病了也要注意形象啊
今日更新丨《论语·乡党》
10.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0.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0.21:入太庙,每事问。
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精 华 解 读
疾,君视之:病了也不忘注意形象的孔子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时候呢。大多数人都希望生病时能安安稳稳地休息,形象什么的就再说吧。孔子可不能这样,尤其是面对国君来探病的场合,他也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孔子生病时也不忘注意形象,这说明“礼”与“忠”已经渗透至骨血,成了他的日常。
不俟驾行矣:忠君已到极致的孔子
相信通过前几节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忠诚已经有所了解了。而本节课的内容告诉我们,在君主召见孔子时,他会不等马车准备好就先行出发,可见孔子的点滴行动都符合“礼”与“忠”。
于我殡:见义而为的孔子
大多数人忌讳死亡,觉得这是件“触霉头”的事。孔子看到没有人给故去的朋友处理后事,敢于立刻接过这份沉重的任务,说明孔子仁爱又够义气。看一个人怎么样,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学完今天的课程,你是否觉得对孔子又多了解了一些呢?
非祭肉不拜:罕与友言利的孔子
孔子见到无人照料后事的朋友可以见义而为,但是对待朋友的礼物,不管多么贵重,他都不会行拜谢之礼,因为孔子交友“不重利而重义”。这里也提到,孔子只有接受祭肉时才会行大礼。虽然用单价衡量的话,祭肉的价钱无法和车马相比,但祭肉事关祭祀,事关礼,事关慎终追远。所以孔子只对祭肉行拜谢礼,其重视礼的程度可见一斑。
原 句 译 文
10.19 孔子病了,君主来探望,他便头朝东而卧,把上朝的礼服盖在身上,拖着朝服的大带子。
10.20 君主下令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过去了。
10.21 孔子进入太庙后,一有不懂的事会立刻问。
10.22 朋友死了,没有人负责收殓,孔子说:“那就由我来料理丧事吧。”
10.23 只有君主赠与的祭肉,孔子在接受时才会行拜谢礼。对于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和马这般名贵,孔子在接受时也不会行拜谢礼。
感悟:
人这一辈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应当遵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如此,才能活得踏实,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感恩: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二、感谢妻儿陪伴之情。
三、感谢现实让我知错。
四、感谢世人教我成长。
五、感谢自己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