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英语试题的改革,现在的英语中考题已经不再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而是更加倾向于整体的语言语用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了。
从2018年的中考试题看,单选题的题干很长,阅读量骤然增加。完型,阅读的难度和词汇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阅读,第二篇的科普题材本来就不容易理解,文章还出现了不少生词和复杂的句型。从阅读的题目设置上来,阅读A篇考察的都是细节理解题,阅读B考查了两个细节理解题,一个词义猜测题,一个推理判断题,一个主旨大意题。
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集中原因有词汇,句法,语义,文化背景,兴趣等。我们如何开展有效的的阅读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阅读,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呢?我的思考如下: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看到阅读的文章,一大段的,心里就有抵触。虽然文章不一定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但是他们提不起兴趣去读。因此,我们在上阅读课的时候,读前的输入,铺垫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re-reading环节。在读前老师通过相关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们掌握了阅读文章的相关词汇,又自然的进入话题了。带着兴趣,带着好奇心,学生情绪就会放松,阅读的时候才能真正走进文章中去。平时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多做阅读,但是不应该只是做让学生刷题,那是枯燥无味的,尤其初一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挑选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故事来读,很多学校开展原版绘本阅读就是这样,还有英语报纸等等,趣味性都很高,学生愿意看。看多了,阅读水平不知不觉中也就上来了。
第二,阅读中的策略和问题设置
阅读教学不能上成翻译课,不能上成划知识点,讲语法的填鸭式课。在阅读中While-reading部分中,比较实用也常规的做法是先整体,再局部。就是先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可以通过文章题目,配图猜测一下文章将要讲什么,再看看第一句,最后一句,或者每段的第一句,这样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文章大概是关于什么的。这种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技巧,其实是很实用的,学生通过训练是可以掌握的,这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很多老师会设计阅读课的读中活动时会先来个fast reading或skimming,然后在再设计detailed reading或scanning。
课文细节内容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该抓住关键细节设问例如几个W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略读、细读课文,由表及里,层次渗透。很多细节题基本都可以从文本中直接找到答案,学生只要认真带着关键词,在文中定位,正确率还是挺高的。不过很多细节题,有时候也不是直接就得到答案。例如文章提到一个学生每天做两张学习,但是问题会问周一到周五她做了几张卡片?又例如文章提到小组学习的几个优势,问题问的是下面哪一个不是小组学习的优势?又或者下面的都是小组学习的优势除了except什么。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找到相关细节,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排序,计算,判断正误都是常考的细节题。
除了细节题,阅读中还经常考查的题目是概括题和词义推测题。概括题就是从文章的整体层面上设置的一类综合性题目,如:为文章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推测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目的等。推测题是这几种题型中难度最大的,它需要建立在对整篇文章内容熟悉掌握的基础上,主要出题形式有根据文章的上下文,猜测某一个单词或者短语在该情景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所给的部分文章内容,推测文章的结尾等。
问题是阅读的线索,每个问题都可以看作是阅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梯级。因此,设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要问得准,确定教材重点和难点,更要问得巧,做到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多练习,多看英语文章。理论再多再精彩终究不能做对题,"纸上谈兵"永远不如"投入实战重要"; 同时英语阅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老师和学生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