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忆里的姥姥家是那样的。进门就能看见一个宽大的院子,正对过就是堂屋,堂屋里有老旧的家具,电视机旁总是放着各种玩具。
玩具的样数可真是不少,有洋娃娃、有小乌龟、有小哨子、还有塑料水枪。那时候,一到暑假我们就可以体会平时看不到的乡村生活,新鲜有趣,这些记忆好像让我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些什么,好像又没有多什么。
记忆中,堂屋里总是放着一张吃饭的桌子,黑白电视机也只有那么几个台。出了堂屋往左走是厨房,姥姥家的厨房是要烧柴火的,需要去拣柴火。
出了堂屋往右走就是茅厕。茅厕是由高大的土墙堆积起的,上有一个三角形的房梁。房梁上有麻雀窝,那时候姥姥常说,麻雀在谁家里安家,就说明,这家人可以安居乐业。
我也一直深深相信着,有了麻雀的庇佑,姥姥住在这间旧屋子里,可以一辈子安居乐业。只是后来,姥姥家的村子改名为张良村,土墙头都被砸了,盖成了水泥屋子。没了泥土地,也就没了大院子,没了大院子,也就没有鸡群了。
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院子里的小鸡们,蹦蹦跳跳,仿佛永远都下着蛋,把喜庆的生活照亮。姥姥家腌的鸡蛋,也是最好吃的。别人家的鸭蛋流出金黄色的汁液,姥姥家的鸡蛋流出暖黄色的汁液,好吃的不得了。
可是,今年以后就再也看不到鸡们了,院子里只剩下一条老狗。它拴在装米的大圆缸旁,摇着尾巴冲人乐呵,来的是家人也乐呵,来的不是家人也乐呵,它又懂什么呢?
姥姥病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在准备考试。妈妈的妈妈要倒下了,是不是再也吃不到姥姥腌的鸡蛋了?是的,其实不吃也行,就让姥姥早点好起来吧。那妈妈怎么办呢?那天,我在考试书本上乱写乱画,虽然长大了,也解决不了这个哲学问题啊。
我是妈妈的女儿,鸡们没了,不是还有老狗陪着他们么,家还在,妈妈还有我。我这么想着,走进熟悉的堂屋。
姥姥正躺在床上笑,开口就问道,“你妈妈呢?”。我说,“她来了,在外面呢,马上进来。”
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我执拗地要命,见了姥姥从来不喜欢叫姥姥,就喜欢躲起来,因为姥姥家的人呀都爱开玩笑,大家说我和哥哥是南蛮子。
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就回他们你们是北了憋。不管南蛮子还是北了憋,现在看来可不都是一家人么。姥姥见我们来了,急着下床,两鬓的白发、佝偻的身躯显得她老了好多,只是得了老年痴呆的她,还认得我们。
【02】
姥姥迎着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那些年,都是她在院子里喂鸡,院子里全是鸡粑粑。就是那时候我学会了用铁锨,清理掉一波粪便又一波粪便。姥姥总是说,这也是好东西,可以浇地,而且母鸡下蛋的时候,是不是不嫌弃它们臭了?
我呵呵笑起来,那时听到这些话,就特别乐意干活,因为腌鸡蛋的香味都飘在鼻尖处,怎么也消散不开。
姥姥还是那个姥姥,也可能不是那个姥姥了。毕竟没了鸡们就没了鸡蛋吃,姥姥家就只剩下一条老狗了。
爸妈商量着陪姥姥去看病的事儿,姥姥竟自个哭起来,“如果治不好,我就去死吧,不要当拖累。”
有了老狗陪伴的姥姥,还是很孤单么?我望向在厨房忙着的妈妈,问她,“妈妈,我们去医院么?”妈妈看看我简单回应道,“咱们去地里挖荠菜吃~”
我收拾了小锄头,把帽子戴好,就跟妈妈出去了。地里的风真大,围了好多层围巾还是不停地抽鼻子。
我想想到来的路上,沂河已经干枯了,那时候都是姥爷带着我们钓鱼,下河捉螃蟹的。回到家的时候,姥姥就会做茄子饼、炒解溜猴给我们吃。那时真好,可眼前的河再也不流动了,这让我有些闷闷不乐。
挖了一会,我就嚷着要回去。村子里的一切都不在了,河也不在了,听说村里的孩子也不会拿着手电筒去找解溜了。
寒风阵阵,也比不上心里阵阵寒。也许我们该回家等着,等着姥姥回来。我催促着妈妈赶快回家,恨不得脚下踩着风火轮立刻飞回去。
妈妈说我是小累赘。虽然嘴上这么说,还是心疼我抽鼻子,我们加快步子往家赶,每走一步都带着家的味道。妈妈肯定也特别想家。
【03】
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想想这么多年,妈妈的远嫁真是一种修行。
回家一趟,姥姥家的土屋没了,再回来一趟,院子里的鸡也没了,再回家一趟,是不是老狗也不在了?
我走到门外,门外有熟悉的小胡同,这也是小时候的娱乐项目。小胡同左边是一道水泥墙,右边是一户人家的土墙,我经常攀着左边的墙,往右边的高墙里望。那时这个项目,能望一下午。
墙里住着一位老妈妈,二姥爷的妈妈。
二姥爷是是个老顽童医生。听说他是徐州人,他们一家人轮换着服侍老人家。老奶奶有深度老年痴呆,病的谁也不认识。
后来,墙里的老奶奶病逝走了。那姥姥会不会也像她一样呢?毕竟姥姥得了癌症。像二姥爷那样,妈妈和姥姥不仅仅是隔了一个高墙,是隔了百十里地的路程啊。
妈妈在地里挖荠菜时,她弯腰的样子很熟悉,脸上又带着笑。我走在内侧感叹道,当妈妈可真不容易,我能不当么?
妈妈笑了,傻孩子,你以后也会当妈妈的。
鸡们不在了,还有一条老狗。哪怕有些记忆里的东西都不在了,哪怕麻雀已经无法保佑姥姥了。还有家雀,姥姥还有妈妈,妈妈还有我。母亲们,还是多说一句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