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月初九,春节拜年气氛淡了点,接到姚先生电话感到甚是惊诧,知道他去年在上海过的春节,想起去年五一前在县城拜访姚先生的情景,惚如昨天。回家找出拜访先生后的一篇短文,甚是感慨!略作修改算是对三年疫情生活的一种回忆
【2022年4月30日作】
四月别扭的走了,明天是五. 一……
春的身影模糊了,夏的面孔清晰了……
2020年我们第一次被隔离在小区至今已两年多了!2022年疫情反弹已四个多月,疫情却仍不离不弃在春夏之间徘徊,在我们身边游荡!女儿说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纪念“五一劳动”节的作文,这才想起来二姐一家人被隔离己经是一个多月了,在上海……
想起疫情中的上海,想起了回不去上海的姚先生,三月份回到庐江老家看望老母亲就一直呆在了庐江……
春夏之交时,想去看看姚先生……
认识姚先生是在岳父的追悼会上,从妻子的家庭关系排下来,我俩应该不出五服的亲戚。
但我想去拜望先生却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和经历。听妻子家里人说,姚先生少年聪惠,但生在那个年代,只能成为下放知青;优异成绩和不懈努力让他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读博士;在x x大学教书育人大半辈子至去年退休。
与先生聊天中只知他本科读的中文系,博士治的是教育学,又教了一辈子教育学,其它我一无所知!
岳父追悼会那天,与先生没聊多少时间,总感觉到他除了道风仙骨外表下更有一种田园诗人的情怀。妻子去过他家一次后,几次与我谈到先生家的院子有花草亭桥……
今天与其说今天我想去看望先生,不如说是想去观赏先生家的院子!
诚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格言,姚先生奋斗了一辈子,从乡村到大都市,从知青到教授,功成名就后突然想回家,想回到鸟鸣花草的乡村,想自已种菜,想自已剪花……
清风苑有了今天的格局,应该是先生退休前就开始规划和营造了!
观赏先生亭台斜径时,突然想起这些天那么多上海人想回家——虽然疫情让他们今天不能回来,但失望会不会让很多人尽一切努力离开——永远离开……上海!
先生回来先生建造田园庭院皆是自觉的,更多的人如我二姐本来就有庭院却无奈的挤向了上海;过段时间她们回来了也是无奈的,更无奈她们既使回来了,也无法装饰打理她们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