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香雪梅海间,一个女孩从梅林中袅袅而来,一袭白衣胜雪,举手投足间优雅万千,娇美的容颜渐渐显露,美目淡淡的飘过众人,照片中充满仙气的小龙女是王坛镇的女团委书记金莹。如雪如海的绚烂梅花,有了美女书记的映衬,更加娇媚动人了。
早春时节,追随着女团委书记的步伐,踩着乡村小径,步入千年古村绍兴柯桥区王坛镇东村,这个古村因梅扬名,是中国青梅之乡,梅山上种的多为一种叫“大青梅”的梅树,连绵十里,被誉为“香雪梅海”。
古村静谧,山风拂面,溪水击石。从东村池塘边,沿着石板路上山。老旧的青石板长着青苔,小巧的灯笼挂在梅花枝头,一眼望去,梅花白如凝脂,点缀在风里招摇。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并非当地人高雅,这种梅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一种经济作物。只是大规模的种植,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无意之中形成了壮观的十里梅廊,当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
十里梅廊,万树俱寂,山色朦胧,暗淡景色中只有梅花如玉如雪,不管不顾的绽放,入眼是花色一片,入鼻是暗香浮动。
赏梅,就应该去有着大片梅林的地方观赏。一株梅树或者一小片梅花,显示不出香雪海的气势,那种强烈的感觉和视角的冲击力,在当我与东村十里梅廊那蔚蔚壮观的梅海相遇时,感受犹为深刻。
村子后面山坡上,洁白如雪。远处的山野间,是一片花海,重重叠叠,密密匝匝,馥郁了淡淡青山,濯清了盈盈春水。
满山遍岭的梅花,没有苏州光福香雪海的白,没有杭州灵峰的艳,也没有南京梅花山的繁,东村的梅花,犹如山野村姑,美在淳朴,几无人工修饰的痕迹,花色也没有那么纯白靓丽。
梅树成海,在微风中摇曳多姿,幽幽暗香沁入心房。一阵春风掠过,枝摇花动,真如潮起潮落,花浪阵阵。
步入山上梅林小路,却是一派热烈的淡雅,往上看去,说不出的孤傲和清丽。寂静中,只有蜜蜂振翅的嗡嗡声,不近不远,不大不小的萦绕耳边。
在这样一幅梅景中,我们移动缓慢,不是人群延缓了我们的脚步,而是这片景色摄去了我们的心魂。
登上遮掩在梅树后的问梅亭,在亭中远眺,无数花苞枝条为前景,将山下的东村罩在后面,景色辽阔。山谷中云蒸霞蔚的梅花,映衬着淡竹绿水,如色彩绚丽的油画;梅林深处,房前屋后花枝闹猛,尽显梅乡风情;山冈上,远眺十里梅海,便是江南春色的气度。
渐近些,雪白变幻出新的姿色,缀了嫣红,绣了翠绿;再近些,层层叠叠,如雪似海,阵阵暗香,沁入心脾,定睛细看,古诗里的意境,刹那间真切得触手可及。
穿行在梅林,梅树上都争先恐后、密密匝匝地盛开着花儿。随意地靠着树干,在不经意地随意晃动几下枝条,梅花便纷纷飘落,好一场纷纷扬扬的梅花雨。
春,最初的萌动,应该是从一朵梅花开始吧?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看不到美丽的花姿,闻不到淡淡的暗香;过迟,凋零残落,只见满地落英,枝干上了无痕迹。
春风催动我爬上梅山山顶,一眼望去是千株万株的梅树,娇而不艳,如粉如雪。
山梁上散落着为数不多的红梅,有色艳而不俗,有色淡而清雅,但无论是满面春树红妆还是素裹,可说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淡雅悠然疏技横玉之美。
看着众多游人不停地在花丛中快乐地追逐嬉闹,流年往返,那时隆冬的寒意,在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渐渐散去。
梅林深处自有探梅人,一位老者举着相机,对着梅景不住地按下快门,脸上满是无比陶醉的神情,梅花掩映下,看上去更是年轻气爽。
怀着一种惊叹与激动的心情穿梭在梅林里,同行者边走边跟我聊起了赏梅的感受,更让我心中倍添了几分对梅海的青睐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