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快结束的某一天,看到剽悍行动营贴出的招募学员广告,说不清是被哪里打动了,或许是数据分析让人心动,或许是一个个关键词十分诱人,也或许是那些故事叫我心生欢喜……我想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就发出简历,报了名。
九月的风带着夏天的余热,我拉着箱子重新踏入学校的大门,不再以新生的身份,轻车熟路。也正好是行动营开营的时候,却难免紧张激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发生些什么呢,是否真有神奇会降临?
二十二天像风一样地飘过去了,却不像风那样了过无痕。我不知道是否看见了奇迹,只是看到了自己——似乎和以前一样,壳还是那个壳,但里面装的稻草不同了。
没关系,试试看
长期的拖延症患者,害怕开始,碰到难题首先想到的除了逃就是避,不到最后绝不解决。也因此平白与许多机会擦肩而过,总是在想:算了吧,下次准备好再说。然后继续心安理得地懒散度日,从演讲到写作再到各种心仪技能的操作,从来不曾准备好,自然也无从真正开始。看,这就叫自己骗自己。
第一天的晨读打卡材料是《微习惯》,带着种突然清醒的感觉,我写了篇轻松的小故事,叫《万事开头只求易》——对于世间的许多事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准备,而是开始。先完成,再完美,才可能走得到最后,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告诉自己:“嘿,没关系的,我就先试一试,大不了试试再跑嘛。”
加入助手组是想逼自己多走几步,也不是没担心过会耗时太长,精力不够。第一天组长在群里问:“今天的分享谁来做思维导图?”那时我一脸懵逼——这个东西,好像不太熟哎,以前就用过几次,做不了精美的花样啊。然而想着试一试吧,总不好才进来就不干活,于是头脑一热马上跳出来说:“我做。”
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后来发现虽然还是做不出精美的样式,但思维框架能理清楚,速度也可以很快,一般导师分享完几分钟之内就把导图同步献给群内的战友。大部分分享的夜晚都没课,这或许也是一种极大的幸运。
从第一场分享到最后一场,后面仿佛是上了瘾。干不干活什么的已不再是主要矛盾,关键可以方便大家复习与来不及听的战友写笔记,而之后自己输出时也能很快就知道要写什么,利他的同时利己,没什么比这样的感觉更棒。
群里后来提倡大家自己出来作分享,想一想身无所长,还是安心观望多才多艺的伙伴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好啦。然而不小心瞄到连长的一句戏言:“分享什么都可以,睡觉神技也行。”我瞬间振奋了——这个好像挺擅长的!要不试试?然后真的就去试了,结果如何先不论,只感激自己又多迈出一步。
那群最可爱的人
行动营是个很暖心的地方,群内出没着无数活力满满的战友,只要你愿意送出自己的声音,就一定会有回应。我惊诧于它时时刻刻充满的正能量,怎么就有这么多热心人,从来不吝于送出鼓励与赞美,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那份快溢出来的生动呢?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大概这也是行动营的又一大成功之处吧。
每天都能享受来自他人的服务,也可以随时伸出自己的手,收到与送出无数句的“谢谢”“你好棒”。一天天过去,我渐渐学着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身边人的优点上,也越来越愿意开口去赞美与鼓励,感觉与人相处越来越融洽,坏情绪越来越少,不再整天胡思乱想了。
期间遇到许多很棒的人。组员早辰你好和果果平时会耐心地帮我改打卡文章,大事小事也在小群里一起讨论,总是相互鼓励着往前走。拾光、大海蓝蓝、Jane、小琳……总会在我打卡后给我评论与鼓励,说喜欢我的故事。亲爱的排长玉洁,温柔又有耐心。每天早晨准时出现为大家领读的阅读官们,和善而循循善诱……一群人给你热火朝天的信心。
还有我们的筝小钱连长,简直是女神一样的人物,声音好听,行动力超强。开始以为她高冷又严厉,有天组员跑来对我说:“组长,完蛋了,我在大群里不小心发了外部链接,被连长说了,她还让你去找她。”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大不了我也去被骂一顿吧,没想到过去才一开口,连长就说:“我怕她有心理负担,所以叫你过来沟通。”还跟我谈起之前自己不小心犯群规的“血泪史”,告诉我一些传播好资料的正确方式,让我回去安慰安慰受惊的组员,然后一起吸取经验。利落而不失细致与真诚,所以难怪那么多人都喜欢她啊。
让自己快乐,路也会好走些
因为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挺多的课,白天基本没时间写打卡文章,预备营三天打卡都在晚上十点之后才完成。这样太危险,于是正式营第一天开始我一直都采用一个方法:设一个五点的闹钟,睁眼把晨读材料先看一遍,然后继续睡到五点四十再爬起来,六点左右直接坐到电脑前,一直写到七点半。二十二天天天如此,文章几乎都能在上课前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以增加构思时间,半梦半醒间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窜出来新奇的点子,刷牙洗脸时正好将思路理顺,坐下就能直接开始。
也可以应对很多突发情况,比如方便修改文章,大大减少了超时完不成的风险与感觉不够好的遗憾。而且早上写完就先传去打卡,录音等中午或下午再补,这样一整天都能收到他人的评论反馈,增加了与战友们的链接,可以发现自身难以发现的不足。偷偷讲一句,更多的点赞数也是心里的小动力呀。
议论文是我不太擅长的,相对而言更喜欢写故事。哪怕后来连长说后期可以尝试一下突破舒适区,写一写议论的文章,我也还是用一半的时间继续写故事。
原因无他,只是这样坚持的难度会变小。有些点子很自然地就冒出来,多奇妙,写的时候会带着兴奋,其中角色仿佛真的活在某一个空间,你们互相支配,去进行一场游戏。而且像我这样爱盗用身边好友姓名来代入的家伙,写作幸福感更是大大提升。
除了大量的课与作业还要准备一些近期的考试,我知道要完成行动营所有任务时间上可能不太允许,就把每天的必修即打卡与每日一问先保证完成,分享坚持听。剩下的空闲时间再考虑参与晨读和与你共读,书也是尽量能看完多少就多少,不给自己太多压力。这或许不够全力以赴,但让我感到张弛有序,不至于搞得生活焦躁不堪。
“你不舒服就对了,那才会进步。”只是也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说要改变就一下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别提超车,能不能维持原速都还是个问题。即便是痛,也让自己快乐着,这样才走得长远。
写在最后:
“我想学习”、“我想进步”,我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学习”“进步”这些动作与结果的字眼上,于是开始去做,却忘了真正的主语是那个“我”。
除了任务量的选择,对于14场分享要不要坚持听这个问题也被大家讨论得比较多——东西这么多,吸收不了怎么办?我倒是有一直听下来,为输出笔记赚勋章之外,追求的也只是见到了更多世界不同的可能性。而你问我全都消化和用上了么?当然没有。但是只要其中有一场或者哪怕一点让我受益,适合我拿来用,那就是值得的。
或许总会有许多顾虑,来自外界,来自内心,使你举棋不定,焦躁不安。但是请记住,当你说“我想”、“我要”时,最重要的——永远该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