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歌
1970年代,我上中学。有位徐姓老师,勤劳能干,热爱生活。却非常的节俭。她喜欢养花,但院子里没有一只真正的花盆。所有的花,都养在三或四张瓦片围成的“花盆”里。经她精心浇灌,四季鲜花盛开。不过更多的盆里所栽,乃是尖椒、芫荽、小葱、蒜苗等食材。他们家吃的,从来不会浪费。剩饭馊了,舍不得倒掉,将它揉在面团里,权当酵母。蒸出来的馒头据说美味。夏天吃了西瓜,绝对不会把西瓜皮扔掉的。切丝,和青椒一起炒了,爽口,下饭,营养又好。去菜场买菜,茄子都要去蒂才上秤,因为蒂不能吃,所以不可算钱。牙膏则要用到将牙膏皮刮了又刮,不留下一片云彩。大太阳的天气,盆啦桶啦,装水在外面曝晒,获取太阳能,晚上洗脸洗脚既温暖享受,又节约热水。总而言之,能省则省,决不多花一分钱。这样下来,省吃俭用,竟在银行有了2千元存款。徐老师家财万贯啊,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凡提到有钱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徐老师家。那时候的教师月工资,差不多是30来元吧。时光荏苒,去年见到她,已是白发苍苍。看她穿着打扮,显然依然节俭。闲聊之间,得知她几十年如一日,生活方式没变,节约没变,热心存钱没变。我突然想:他们家1970年代节省下来的2千巨款,一直在银行里放到今天,估计能有好几百利息了吧?今天如果连本带利领出来,全家人找家像样的饭店,美美地吃一顿,应该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