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其实自信,就是允许自己被否定,你可以认为我不好,但不代表我不好。
那是你的评判,我无需认同。
所以,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
即使所有人都在否定你,也要无条件地相信自己。
01
无论怎么做,总会有人否定你
乔布斯有句名言:
“不要让别人的议论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觉。
因为它们已经知道你的梦想,别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不是所有人都懂你,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你。
默片大师卓别林,在坚持自己的创作时,受到了有声电影的竞争。
当时人们对有声电影十分感兴趣,所以默片似乎成了过气的存在形式,当时卓别林身边的人,都劝他调转自己的创作方向,但他依然坚持。
随着一部部精心策划的电影放映,最后才成就了他的名号。
别人不懂他的坚持,不懂他的梦想,便也无法理解,而生活中,连自己可能都不懂自己,又如何去要求别人懂呢?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无法完美,但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当面对别人的否定时,自己审视自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就像《论语》中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但审视自己,从不代表怀疑自己。
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自己,哪怕我们没有做错事,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性格,这种性格,已经注定有些人天生不合,而这,不是你的错。
就像有些人性格开朗,总是喜欢活跃气氛,但这种表现却在文静的人眼中,就是聒噪。
而文静的人,在性格开朗的人眼里,可能就是无趣。
所以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有人被别人,百分百的喜欢。
尽量做好该做的事,理性对待别人的否定和批评,才是该有的态度;
因为若是别人怀疑你,我们也怀疑自己,那谁来相信我们?
02
别人的否定,跟你好不好没关系
“没有人可以完全围着我们来肯定、接受、满足,因为我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因此有这样一个常识:
你表达需求别人拒绝你,和你本身好不好没有关系。
你做了一件看起来很好的事,别人否定了你,这也和你本身好不好没有关系。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拒绝我的时候,我就很难受;
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否定了我做的事后,我就觉得我很不好;
我常常很自卑,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都不如别人......
为什么害怕被拒绝和否定?
好像被拒绝和否定,就意味着我不够好。
如果做了一件事,就要受到表扬。如果没有反而得到了批评,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好而没有得到。
实际上自卑、焦虑和害怕后面,都有着这样一份控制,期待别人可以无条件按照自己所需满足自己的控制。
慢慢跟去拨开这层面纱:
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
换句话说就是:
你做了一件事,别人否定了你。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否定你的这个人的问题。更或者是,这两个都有问题,而不只是你自己。
比如说:
我们遇到过太多喜欢盯着别人缺点而看不到优点的人,也见过太多嘴里只有批评而较少有表扬的人;
他们对人、事、物的标准极高,一般的东西都入不了他们法眼。
所以,他们评价某部电影、某个作品,首先能看到这个作品的哪里不足,他们能迅速发现缺点并给予指出。
也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讨好,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经验构成了他们的爱好。
在他们的情境里,他们喜欢的或者方便的,就接受。他们不喜欢的或者不方便的,就拒绝。
这和我们好不好没有关系,也和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只是因为我们不在他的情境里,无法从他们的情境去理解他们的拒绝。
03
区分,拿回自己的标准来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被否定和拒绝的时候自己就是不好了,那么这其中会发生两个微妙的过程:
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标准,认同了他们的标准。
用他们的标准来看,我们是不好的。
因为他们的标准那么高,和我们也不一样,他们的眼光容易看到不好且不容易看到好。
然后,我们认同了他们的标准,并且来折磨自己。我们觉得他们可以接受,便认为他们也会这样想。
我们假设了他们的情境、背景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他们可以接受,就认为了他们也同样是合适接受的情境、背景。
可是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我们不停的切换自己的标准,尝试着认同他人的,我们便总能找到否定。
解决方案,便是:区分,拿回自己的标准来。
区分之一:理清他们的标准和自己的标准
我们可以是那个自己好坏的决定者;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我们可以给自己肯定和认同,而不必用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
我们才是自己好坏的那个真正决定者,与他们无关。
他们只是旁观,并非决定。
区分之二:划分事和人
别人对我们的拒绝或否定,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我们不需要高度概括到人的好坏上来。
他拒绝和否定我们这件事,并不影响他喜不喜欢我们这个人。
如果喜欢你,就要肯定你所有的事,接受你所有的事,那,你也太霸权主义了。
往深层里说,就是:你这么害怕拒绝,那么你接受你自己吗?
所以,人们是先抛弃了自己,才会害怕被拒绝。
人们内心有个深处的声音:我是不值得被肯定的,我是不值得被接受的。
才这么害怕这些恐惧真的会发生,才会对现实发生这么反应激烈。
当我们去呈现他们的原生家庭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那被否定的童年里有很多创伤。
在长大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否定。
那么习以为常,当100件事都持续受到负面评价的时候,很自然就上升到了“我这个人不好”的层次上。
他们即使做好了,也会被权威们找到不好的地方,然后被指出来否定。
权威们即使找不到可以否定的地方,也不会去表扬和肯定,只会很理所当然的就这样。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对否定和拒绝及其敏感,很自然触发他当年辛苦建立的保护机制:
我被否定和拒绝,是因为我不好。
这是一种保护。
因为一旦承认“我不好”,我就可以放弃努力了,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我为什么会被否定和拒绝。
而一旦承认“我不好”,在沮丧的时候,心里也会升起一种踏实感。
因为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有安全感了。
可是我们还是长大了,还是得看清楚,我们和所有人一样,不再是两级分化的好或者不好。
我们还是得认清这个事实:众生平等,没有好坏。
我们可以事情没做好,可以事情被拒绝,但这和我们好不好已经没有关系了。
既然事情上的事,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把它做好。这其实就是后天重新塑造自信的过程。
“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
这不代表我们不好,我们即使被他人这样对待,即使被万人唾弃,我们依然看得清这个事实:
我可以拿回自己的标准,来欣赏我自己。
自信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自信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无论别人怎么评论,也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自信是,用行动改变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无条件地相信自己;自信是,在成长中不断累积,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而是坦然地面对一切。
自信,本来就是自己的事,与任何人都无关。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从“找回自我”开始,找回我们的自信。
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引导下我们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看到真实的情绪状态和情绪背后的内心冲突、创伤;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绘画、茶花香道等疗愈技术清理、释放负面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使我们回到平和、宁静的状态,感受自己的内心,不再评判和抗拒自己的任何情绪和不足,而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允许一切的发生,这样便能找回真实的自己并认同和欣赏自己。
当我们建立起自我认同感时,面对外面的流言蜚语还是赞美认可,我们也只会是听听而已,然后继续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