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之天
——从城坊间、乡土系列人士之“云天”
火山
遇见“云天”,有点诧异,熟悉的人陌生的名字。本来她是高中同学,分科后她上了文科班,我就留在理科班中。文科毕业后,她就读天津财经大学,读国际金融本科;大学后,她消失了很久,家人也找不着她,同学们多数人都以为她出国了。
数年前,再次遇到她,她已经是某社工机构的CEO;席间谈话,她谈到在深圳工作的情况,做过某外资公司的售后服务总监,后来转型做社工并且做到了资深的社工——已经可以做督导,她也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几乎神一般的存在,怎么可以做得到这么多的?若非要对比,我在舒适区呆得太久,忘记自己还可以飞了。不过,默认的使命所在,及自我设限所至,处于什么情况相对“随缘”就好。曾以为学了本领可以为四化贡献力量,看来我的力量属于虚招,行动起来的力量才是“力量”。
无数的评价和实验封闭测试,成为今天前行的垫脚,忘记“优势”重新出发是种深度的“心力”。而云天天天凌晨五点半就跑步锻炼,这是什么样的毅力和“驱动”?试过数次凌晨跑步,最终不了了之。奔跑,发生于19到24岁的时候,逐渐融入社会就忘记了自己这个“爱好”。直到某些天发觉自己沉迷于社会娱乐,于是以文字解剖和警示自己,原来上扬的能力、能量不容易积聚的;年轻时的无所顾忌和扬鞭奋扬多么重要,单单是为了规矩而封锁人的活力,我以为社会颓废的场面在所难免。孔方兄与尊抬位吸引了多少人的瞩目?而我们又以这样的心思如何揣度别人?当各种思维探索成为禁区时,上帝和统治者都不免发笑。心困自赖,忘记所有的条条框框,做必要的事,自然路途通明。
哪有什么多种迷雾,雾只能在心障之内吧。奔跑是破雾的最好姿态,奔跑是驱除雾罩的最好行为,一起奔跑直到生命的能量消散殆尽。托举起年轻人的天空,就是托举起中老年人的天地;如果我们都只是强调无尽的鞭策与评价,这种隐形的人心撕裂,迟早会爆发出人生中最强最无畏的力量;或者会变成一把深渊的利剑,直撞无名的地带。云天现在又转型做某大型文化传播公司的项目总监,看来云端人士做的事情,会直接影响到公民们的“存在”幸福。活泼、活跃,还有点农家孩子般的云天,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张扬。
省级中老年人的文化活动策划,还有从化房车基地的策划,已经在逐渐铺展中;我们从化在这些“云端”计划里面,哪些是本土人士可以做得到的呢?乡情浓郁,文学铺垫、鼓舞,各种云端人士提携,从化的文化基地、空间无限,哪怕目前看起来驿路梨花处处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