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9月9日),跟童府妈妈学社的一群妈妈们在“氪空间”看了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
第一次这样看一部纪录片,看着很吃力,因为全是生活化的场景,对话很快,中英文字幕。听着原版的英文,看着中文字幕,还要看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观影前,主持人和嘉宾提醒不要带预设、评判、带入看这部片子。看完后的我表示,没有时间评判啥的,我的脑子根本不够用。这大概暴露了我的英文水平!
言归正传,谈谈这部纪录片。
纪录片显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老师没有固定授课教材,学生们不用坐在凳子上听40分钟无聊的课,不用下课和回家做无聊的作业,更没有压力山大的考试。
what?那怎么学习?
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布置一个项目,然后一个班的同学想办法完成。听起来,似乎很简单是么?
可是,实际上是:
一!点!都!不!简!单!
很!好!玩!
提示:这个项目无法一人完成,需要一群人完成。
第一个项目:展示历史的齿轮
一个很胖的老师说完项目,留下一张项目图纸!然后,就走了,留下一个班的学生大眼瞪小眼!
同学们疑惑的、迷茫的、等待的、无所谓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脸的问号!
老师透过玻璃,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出来提醒了一句:把你们的桌子和椅子围成一个环形。
终于有具体的行动指示了!同学们接到指令,放下书包,将传统课堂里的桌椅挪动起来,摆成环形。
然后,有人主动起来,说起项目是怎么回事?有人开始回应,我们需要些什么?项目里面有些我们不会,同学们开始自发行动起来。有人切割木板,有人给木板钻孔,有人研究项目图纸并负责解释,有人找这个项目涉及的历史知识,有人研究齿轮间的联动,有人在一边等待随时帮忙……
看不到传统教室里,老师讲、学生听的画面。只要在规定的三个月时间内,将项目完成后,将成果展示出来即可。(注: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完成标准,呈现出啥样都是ok的)
这个项目涉及到的物理(动力学)、历史、几何等知识,都是自发完成的学习(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
同学们之间,彼此沟通、交流、学习、配合,完全是社会化(像公司上班似的,又没有公司里的勾心斗角)模式,而不是刻板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兴致很高,虽然没有了上下课的规则,但是,大家都自觉自愿地,很认真、很专注,也很开心。
展示的那一天,整个项目很成功,每个参与的同学都很激动,很有成就感,包括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除了一个男孩布莱克!他负责这个项目中的那部分,并没有完成,他失败了!
他和他的老师没有放弃,继续研究、找资料、分析、制作,他是个完美型的孩子。追求完美,不是他的错!他在探索的路上又继续了三周,接着是一个暑假,然后他成功地将他负责的那一块,嵌进整个项目运转中。整个项目运转平稳,所有的链接齿轮转动着,连接杆运行着,开关装置有条不紊地闭合、打开。
这里没有真正的失败,只要努力坚持,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的成功!布莱克和他的同学们,收获了自信、自主学习、互相沟通、相互协作,而这些,是传统教育无法完成的。
第二个项目:反应恐怖主义的话剧
另一个项目,是在一群女生中完成的。
一个平时很害羞,非常不自信的女生,勇敢地担当了导演的角色,将一群开始都很陌生的女生,一路引领、鼓励着她们,共同创作剧本、角色安排、演员服装制作、场景设置、台词设计修改、排练、灯光配合……
这群女生,在一次话剧的合作中,收获了自信、沟通、鼓励、合作、快乐、真诚、成就!
上面两个项目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停滞性。
教育的三种模式
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本质上从未变过。
现有的教育模式:老师说,学生听,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寡和程度。为了追求高分,检测教育成果,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难度、考试难度、作业量,以期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多更难的知识,无论这些知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是否需要运用!
现在,体验式教育(教育2.0)正在逐渐被人们发现。如同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中表现的那样,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带着问题去探寻、挖掘、领悟、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习得的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得,所以更深入脑海,终身难忘。这些知识更具生活化,实用性更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将来成年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全面和从容。
然而,真正可以应对未来的是将教育变成“社会化学习”!
教材在生活中,数之不尽用之不绝;
老师在人群中,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老师;
学习在窗户外,只要与人打交道,就有学习的机会。
社会化学习将极大地激发一个人学习的内驱力和热情,真正的是为自己而学,为生活而学,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学!看到纪录片里的学校已经有17年了,还在探索着内容的迭代升级,以期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家庭、个人进入社会化学习的探索之路,将学习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习变得有趣、好玩,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多元化,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