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就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便结合过去看过的一本书和自身实际来回答一下,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总是看的更远一些。
习惯,这一行为的自动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它们如同投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额的日积月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也面对一个问题,在你越过临界点之前,你会发现细微的变化似乎没起任何作用。这是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的重大突破迟迟不到,考验着你的耐心。
以下是一些养成良好习惯需要知道的事情:
1.知道微习惯的力量:
微习惯,作为更大系统的一部分,是实现重大成效的基础。它们就像原子构成分子一样,是构建成功习惯的基石。我们不要仅仅设定目标,而应该全力关注建立一个有效的体系。
原子
2.身份与习惯的相互塑造
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行为,更深层次地,它们塑造了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行为反映了我们的身份,而我们的身份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习惯。真正的行为改变源自于身份的改变。当我们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时,我们更有动力去维持与之相关的习惯。
跑步者与音乐家
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目标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步者。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而是成为音乐家。你的行为通常反映了你的身份。你的所作所为表明你相信——无论是有意识地还是下意识地——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研究表明,一旦一个人完全认同自己身份的某个特定方面,他们就更有可能如此这般地行事。
理智上,你当然认为应该培养良好习惯,可当它们与你的身份冲突时,你将无法付诸行动。
那么你该如何改变你的身份呢,首先你要知道,你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投票给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一两次做法不会改变你的信念,但是随着选票的增加,你的新身份的证据也会改变。
写小说的作家
你每次写下一页时,你就是作家。你每次练习小提琴时,你就是音乐家。你每次开始训练时,你就是运动员。你每次鼓励你的员工时,你就是领导者。
你的习惯塑造你的身份,你的身份塑造你的习惯。这是一条双行道。所有习惯的形成都构成一个反馈回路,但是重要的是让你的价值观、原则和身份驱动这个循环回路,而不是你的结果。重点应该始终是成为那种类型的人,而不是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
综上所述,你可以看出习惯是改变身份的必经之路。改变你是谁的最实际的方法是改变你所做的。
读到这里,那么便可以再引入下面的内容,如何进行行为的转变这个问题。
这里提出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
1. 让它显而易见:通过习惯叠加和创建执行意图,将新习惯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整合,使其更容易被触发。例如,我将于早上在书桌前进行写作。通过时间和地点的准确组合,非常直观的将需要养成的习惯具体化。
书桌前、早上
2. 让它有吸引力:利用喜好绑定,将需要做的习惯与想要的习惯结合,增加行动的动机。例如,你需要做的习惯是早上第一件事喝咖啡,而你想要做的事情是写作,那么你便可以将其绑定,喝一口咖啡,进行写作。
咖啡
3. 让它简便易行:遵循最省力法则,减少与良好行为相关的阻力,使习惯更容易形成。例如,你想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你不应该想着,我每天要都多少小时或者我这个月要读完多少本书,你应该这样执行,你每天只读一页或者半夜你想看的书籍内容,长此以往,读书这件事便会无感的融入你的生活。
摊开的书
4. 让它令人愉悦:通过习惯追踪和即时成就感,提高习惯重复的可能性。例如,你可以准备一个纸杯和一盒回形针,再加上番茄钟软件,这里以写作举例,你每完成一个写作番茄钟时间就可以往纸杯里面扔一个回形针,月底的时候,可以将其兑换成零食或者娱乐专用资金。
放回形针的杯子
接下来便是保持动力,面对适中难度的挑战时,人们的动力最充足。随着习惯成为常规,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维持动力,避免倦怠。
最后,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习惯。只有当习惯与我们的天赋和兴趣相匹配时,我们才能更容易地养成并维持它们。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掌控习惯,让它们成为推动我们向前的力量,而不是阻碍我们发展的障碍。
写到这里,差不多本文也进入尾声,本文的核心思想来自于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一书,再加上我个人的一些实践,希望能有所帮助,最后由于本人写文水平一般,所以加上了一些插图,目的是为了减少内容的枯燥。
我所说的部分只是这本书当中,我实践过的部分,其余内容可以自己亲自去读一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