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整理电脑里多年来积攒的资料,打开储存照片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着自己这些年来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有的人原来是那么的和蔼,那么的可敬,可是他早在我离开前就已经离开了。有的人虽然在当时看来是那么的可气,现在看着照片中的容颜,看着脸部的线条都变的那么可爱。你说我是不是老了呢?怎么会这么容易感伤呢,本人也是标准的80后,虽说不是出类拔萃,但这些年也算是走南闯北,大学毕业后在黑龙江的一个六线小城市苦苦煎熬思念,之后工作调动到一个省的省会城市。这些年来,多少个日月都是自己对自己在说话,多少次在现实与理想面前把自己灌的烂醉,抱着马桶就像是抱着我的未来,干呕的诉说着自己的衷肠。
人多一些经历,多一些苦难还是好的,虽然在当时我们都是多么的讨厌它。那时候我年轻,是单位里年龄最下的,而自己从到这个六线城市的第一天起就已经下定了最终离开的决心,所以我在工作生活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短线操作,没有做长线打算。可以说在工作、生活中给人的感觉是敢爱敢恨,不像是体制内精明人的打法。
个性的突出,使我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能挣就挣,能抢就抢。跟我同一年一起被录用的草参(姑且先这么叫吧,他的名字虽不是这个但意思差不多),他是坐地户,家就是这个六线城市的。在我们转正一年后,面临着级别提级的问题。我当时就想我们都是同一年来的,而且这两年工作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我做的工作比他多很多。最不济大家资历相同,提级的事情应该都会一起提。可是最终人事部门给的答复是我的资历和年限不够,这次提级只能提草参一个人。我的天啊,我当时就怒了,是真的怒了!
哥们这暴脾气,真是忍不了。想想每天在办公室忙的头打地,而他却闲的天天看不到人(坐地户吗,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里事多)。哥们怒发冲冠就找个机会去领导家诉苦了,当时单位的领导都特别的好,对待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像是长辈一样,虽然地处祖国的边疆外地,但这里的人能给你家的温暖,每逢假节日这些长辈们都会把我们邀到家里去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吃饭。这也是虽然离开这么些年了,但仍然会常常想起他们可爱脸庞的原因吧。在我踏出校门的那天起,给我打开面向这个社会第一扇窗的是他们。我的思想在这里形成,我的做事风格是他们教会我的,我看待工作生活的态度深受他们的感染。这里有人曾经是那么真心的帮过我,这里有人的虚伪是那么令我讨厌,还有我们曾经的“四虎将”,每个周末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小酌几杯,想起那位我们曾经大打出手见红的车队老队长,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内疚,这就是年少轻狂的我,虽然我处在一个精于世故、死气沉沉的体制内单位,但它里面的人却与这个单位本质不同,我从内心衷心的佩服这里的人,我认同他们的态度,他们的能力和做事风格。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到草参上,最终的结果就是以我败诉收场。从这以后哥们就真的有点怒了,天天跟大领导对着干。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换科室,不想在原来的科室了。我毕业后来的这个科室是单位最忙的科室,从早到晚没有空闲的时候,而往往所得却最少。我和草参虽然是同一年进入这个单位的,但由于他是坐地户而我是从学校之间过来的,他比我早到单位报道两个多月。当时单位有两个空缺,一个是比较清闲待遇好的岗位,一个就是我现在的岗位。所以我就被分到了这个最忙的部门,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提级不给我提,天天干不了多少活的人都能提级,而我天天这么累却不给我提级,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么累呢?所以哥们不干了,等到新人一来,我就跟领导提出换科室的想法,但大领导竟然没有同意。
大领导没同意我也没有服软。当时正好其他科室有个空缺,这样我就直接把自己的办公用品搬到那个科室去了,我原来的科室我就不再去了。我跟那个科室的领导说了好多好话,他这边正好也缺个人干活,我就顺理成章的在这里安定下了。这里你们也许不太理解,其实在我们单位,老同志比较的多,也都是坐地户,地方关系比较复杂,大领导是从外市调过来的,有些工作开展很多是需要仰仗这些老同志的。就这样时间一长,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换了科室,这事完全是我自己坚持的结果,不过直到我离开这个单位之前,我的编制都一直还在原来的科室,嘿嘿,我想这是大领导的意思吧,虽然你人过去了,但你的编制我就是不给你调。嘿嘿,不过我也无所谓。
现在想想,当时我真是疯狂啊,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一无人二无财,敢这么跟大领导对着干,胆子真不是一般的大。我当时也真是豁出去了。
说自己说的有点多了,介绍下我们当时的“四虎”,老大是黑龙江五常县人,父母现在都在五常务农。他是从徐州考回黑龙江的,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为人正直且老实本分,有老大哥的风范。他儿子特别有意思,因为我姓穆,估计是他记不住我叫什么名字,每次见了我都喊我“木头叔叔”。记得他刚来单位的时候,大家周末在他家聚会,我们几个大老爷们出去买的菜和肉,回家来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本领各做一样菜,所实话那菜做的都不咋地,但气氛就是好,每个人都特别的开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吃饭的时候,他家电饭煲一打开时那种米香是我在北方这些年都没有闻到过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山东人一般都吃面食,我在单位和家里只要有面试,我从来都不吃米饭。但那一次我看见那晶莹剔透的米粒,闻着那甜甜的饭香,我破例来了一碗,吃起来真心不错。不知不觉我就吃了两大碗。他告诉我这米都是他从老家五常自己做汽车扛回来的,吃惯了老家的米,再吃外面卖的不管多好的米都感觉不如五常的米香。他说这米有灵性,淘米的时候不能淘的时间太长,淘一两次就行了,次数多了米的营养就容易流失。淘完米后要把米打散,然后加水,水要稍微多一点,这样蒸出来的米才会颗颗饱满、粒粒晶透。等米饭煮好后要再闷个几分钟,这样大米的芬香才能充分挥发出来。
吃一次饭真是受教了,原来只有用心做出的饭才能配的上这么好的大米啊,听他说这大米比较贵,一斤的成本大约在五块多。外面超市卖的五常大米虽说包装看起来非常的好,你再一看价格基本就能判定这大米是不是纯正的五常大米的,那种三四块钱一斤的五常大米全都是掺了别的廉价大米的,真正的五常大米光从收割到出米成本都要五块多,真没便宜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去年的时候我就从老大家乡买了点五常大米,主要是自己家人吃和送人,打开包装看见那粒粒饱满的大米,食欲就上来了。哈哈,原谅我是个吃货。如果有想要纯正五常大米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微信twim19850827)或是我的手机号13700058836。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四虎”的老二是南方人,五粮液的故乡四川宜宾的,看酒量就知道是酒乡出来的,不是一般的能喝,而且一喝多话就多,简直就一话痨。人长的白白胖胖的,像一个熊猫,人家人爱,他现在已经喜当爹了。当年他找对象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单位的老同志没事就给他介绍对象,他每次相亲我们几个都非常踊跃的要求参加帮他参谋。他也乐意我们跟着去,感觉他就从来不把相亲当回事,见谁都行,见面方式怎么样都可以。断断续续的相了十来个,到最后给人感觉好像是相亲累着了,就找了一个当地医院的会计。
老二谈恋爱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两人这恋爱谈的我们看着都着急。那时候我们都住在单位,平时没事都在一起。每到周末的时候他也不去对象家,就和我们一起在单位待着。为他为啥不去对象家呢,他说人家又没有邀请我去,再说我也不是特别想去。其实他说的是实话,老二对象那家人平时对老二确实也不是太热情,关键是他那个对象也不热情。从单位到老二对象家坐公交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车程,两人一两个月不见一次面都是经常的。单位给老二介绍对象的老前辈都看不过去了“哪有这样谈恋爱的,人家谈恋爱都是天天黏在一起,你们倒好天天不见。到底行不行,不行就黄,我再给你介绍个好的”。
老二的性格我了解,不是那种心思特别多的人,他不去对象家也不会乱来。而他对象呢,也正好是这种性格的人,甚至比老二还二。天天就是单位和家,门都懒得出去一趟。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最终他俩在我离开单位的一年内修成了正果。
再说老三吧,老三是个典型的高材生,研究生毕业。是我们单位学历最高的。凡事特别能够为别人着想,而且人还特仗义。这也是我跟他走的最近的原因。
我清楚的记得,当年他刚来单位报道,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东倒西歪的了,而他脑子却特别的清醒,从外面看不出他喝酒的样子。单位有个坏习惯,对新来的人员都会进行灌酒,美其名誉考验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单位文化习惯。喝完酒后他拉着我说“我对象已经来了,今天第一天报道我不好意思跟领导说这事,你看能不能帮我找个酒店先安排她住下,这边我刚来,哪都不认识”。然后我就跟他一起跑到市里去找宾馆了。当时我就想这哥们酒量真行,遭受这样的轮番轰炸,现在还能这么清醒,让我早吐在桌子上了。
随着时间我们大家越来越熟悉,关系也越来越好,这里我还是想说下老三。老三的人真的非常好,具体好在哪呢,一是脾气好,从没有见过和谁发过火,就是再让人气愤的事情他也能稳得住。二是为人仗义,不管你有什么事情,只要你说出来,他能办到的一定办。我离开单位前夕,很多事情都是和他商量的。三是能够忍受他媳妇无情的折磨。他媳妇是他的大学同学,在我看来性格比较的特,有股子邪劲。只要是她认定的事情,她想干的事情,谁说都不行,也不管是什么场合,跟什么在一起。有很多次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一言不合她就甩手而去,老三赶紧追过去百般劝说,大家也都帮着说老三的好话,最后还是不行。关键是他们吵架的事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老三媳妇呢各种闹腾,还不分人物场合。很多时候搞的我们都下不来台,只能说是个奇葩。
故事未完,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