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达:好的教育要做到这五点

小萍是班上的佼佼者,在同学们看来她令人称羡。然而实际上她的成绩都是父母一手“操持”,以鸡娃式教育的方式“打压”出来的。临近高考时,几乎高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小萍也不例外。她抑郁了,模考成绩起伏不定,老师也为她担心。最终,本可以上名校的她考了一所普通本科学校。而班上的几个中等水平的学生却有人超常发挥,考上了985院校。和小萍等人情况相似的考生也有不少,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高中教育生涯中背负了太多的东西,学习不快乐所致。

这种学习方式就像取一块桌布时太过用力或者带着抵触、不快乐的情绪,不仅会导致桌上的物品散落一地,桌布本身可能会被划破。所以,我们提倡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乐在其中。为此,承担《中学生学业规划研究》课题、发表多篇教育理念的论文、在教育领域多次担任要职的王鸿达对好的教育有5点看法:

中青博雅创始人王鸿达

教育是公正公平的

这几年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的两个词是公平公正,教育界也是如此,大大曾指出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也是民之所向。

过去乃至现在,国内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尤其是东西差异明显,农村和城市之间差别很大,我认为好的教育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之间要缩短差距。农村的孩子也应该浸润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教育理念,享受多样、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学水平也应该拉齐,也就是好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要缩小差距。

促进教育公正公平之后,其实对于学习是很有利的,也会让大家爱上学习。


学生在学习

好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的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现在一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孩子生活得也挺滋润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节假日可以外出旅游的好日子。正因为衣食无忧,物质丰富。很少有人懂勤俭节约,待人处事也普普通通,又因为网络文化的“侵蚀”,这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三俗网文,平时好逸恶劳,一袋10斤的大米都拎不动。所以,德智体美劳应全面发展。俗话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全面发展更能为学习增加动力和趣味性。

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快乐成长的空间

中国的好教育要让学生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快乐成长的空间,大家都知道现在咱们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负担很重,不仅有超负荷的课程安排、大量的练习和频繁的测试。家里面,父母对学生也抱有很大的期望,甚至会给孩子施加压力。许多学生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直到上大学都是这么“紧张”过来的,从心理学上来看,这在无形之中会也会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从而导致有的学生能力强,但是对学习没兴趣,又或者在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普普通通的,厌烦学习,这里面都有因果关系。

其实这就是压抑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带来的后果,让学生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并非放任不管,让他们有快乐的成长空间也并非忽视学业。所以,应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个性化教育

还有一点,要推动个性化教育。在我国,千百年来儒家思想和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比较深远。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直至现在仍然是教育界中贯彻的一个主要理念。过去几十年,教育就是一考定终生,我认为这是很不合理的,虽然现在国家倡导一些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但是远远还不够。因此,好的教育要提倡个性化理念,有多元的途径。

此外,我认为要培养一些勇于担当的、负责任的、能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不止的青年一代才是中国好教育。

延伸阅读

王鸿达

从事二十多年教育事业仍保持最初的工作热忱和情怀,多次担任教育领域重要职务,如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教育部世界教育信息理事会理事、中国大学生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中国网教育升学规划三十人论坛发起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家协会团体会员,中国中小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