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后,城市居民跨过难以逾越鸿沟,将“陌生人社会”逐步转变为“熟人社会”,居民群众中蕴藏的极大源动力被激发,共同体意识被唤醒,社区中迸发出强大的自治能量。如何推动应急封控状态下生成的社区自治参与机制转化、延伸为今后基层治理的现实常态成、解决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及自主治理意识不足、资源保障利用不足为当前的难点。
(一)进一步优化党建引领治理模式。深化“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委—小区(村组)网格—单元微网格—党员中心户”五级上下联动组织体系,提升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能力。强化小区党员身份意识,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制作小区服务征集意见二维码、公示党员信息、“党员中心户”信息、开展党员承诺,实行“登记—交办—评价—公示”闭环管理,推动群众意见“码上”提、党员干部马上办,为小区居民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
(二)进一步深化“红色物业”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有3名以上党员的物业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对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积极引导党员、热心居民等成立红色物业自治理事会等,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联动机制,有计划发现挖掘一批拥护党的领导、热心小区治理、积极正面有影响力的居民代表,将此类人员纳为业主委员会后备力量。
(三)建立“跨界融合体”。定期开展小区党建工作情况现场观摩、评比学习,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小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跨界融合”治理的好局面。积极引导新业态群体广泛融入。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掌握辖区内快递网点、外卖配送站的分布情况,积极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四)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打造社区学校。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资源优势,邀请社区和共建单位专业人士、先进典范组成讲师团队,组织开展对社区干部的素质培训和居民的教育引导,增强主人翁和共同体意识。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建立社区应急预备队。利用疫情期间的志愿者为基础成立相应的社区社会组织,并邀请和动员其中的领袖人物担纲领衔,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常态化社区治理中的作用。